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钱宗武:《尚书》诠释研究

(本文节选自《〈尚书〉诠释研究》序,作者赵逵夫,有删节)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史资料汇编,作为华夏文化的元典,“经惟《尚书》最尊”,无论是先秦时期的“六经”,还是“五经”“九经”“十一经”,以迄宋代的“十三经”,《尚书》在群经中的地位都极为尊崇。治经先治《书》,自汉至清,历朝历代几乎所有的著名学者都研读过《尚书》。清代以来,江苏和湖南一直是研究《尚书》的重镇。在《尚书》学史上,苏、湘二省的学者和著作灿若繁星。略举清代其荦荦大者:江苏王鸣盛《尚书后案》,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湖南王夫之《尚书引义》,王闿运《尚书笺》《尚书大传补注》,王先谦《尚书孔传参正》。近现代《尚书》研究湖南仍领风气之先,著名学者与著作诸如曾运乾《尚书正读》、杨树达《尚书说》、杨筠如《尚书覈诂》、刘起釪《尚书学史》《尚书校释译论》、周秉钧《尚书易解》。

钱宗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负笈湖南,入周秉钧先生门下研治《尚书》。三十多年来,焚膏继晷,孜孜兀兀,笔耕不辍,业已成就斐然,著述等身。今又成《〈尚书〉诠释研究》,为其第十五部《尚书》学研究专著。


5.26尚书1


《〈尚书〉诠释与传承研究》主要研究《尚书》诠释和传承过程中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分“诠释研究”和“传承研究”两部分。

“诠释研究”部分主要讨论今文《尚书》复合词类型特点以及界定标准、借代修辞和借代引申的区别和联系、《尔雅·释诂》与《尚书》单音词的词义比较分析、同源词音义关系的类型及其形成机制、今文《尚书》的虚词通假兼论汉语通假的成因、重言词的形义特点修辞功能及其界定、今文《尚书》副词的类型兼论汉语实词虚化的两个平面、《周书》中特殊的被动语法标记“在”、《禹贡》罕见的特殊语序与汉语语序观的反思、古文《尚书》与清华简叹词的语用功能及语音联系、古文《尚书》虚词的语法特点以及《古文尚书撰异》解经的语言哲学观考论。

“传承研究”部分主要讨论《孔传古文尚书》的成书年代以及传承过程中文本的变异、通过唐写本《经典释文》的《尧典》考论王肃注古文《尚书》经过唐人宋人的人为删改、分析敦煌写本《尚书》的异文类型及其特点、通过个案研究解析《书》学传承至南宋时的学派思想论争、研究大明王朝《尚书》学的域外传播以及朝鲜半岛李朝茶山《尚书》学、综论朝鲜朝《书》学文献的文本状态及其校勘原则,特别注意运用历代《尚书》诠释的成就总结文献考辨的语言学方法,特别强调研究《书》学文献的当下价值和意义,论证《尚书》等经典回归具有永恒的生命张力,提倡服务于华夏文化域外传播的国家战略,必须深度利用《书》学文献等域外古代汉文献,确立华夏文化的话语权,寻找华夏文化域外传播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


5.26尚书2

《<尚书>诠释研究》作者钱宗武


《〈尚书〉诠释研究》的主要特色是具有针对性和专题性,研究成果多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诠释研究”部分首次提出今文《尚书》复合词界定的五个标准,在操作层面则提出以意义标准为主,结构标准、语法标准、修辞标准、文化标准为辅,同时还要考虑到复合词出现的频率、语境等因素,综合使用各种标准。首次分析今文《尚书》同源词音义关系类型和形成机制,指出音同音近是同源词构词的外在理据,词源意义相同是同源词构词的内在理据;指出联想在同源词产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联想的形成遵循两条原则:一是相似律,反映的是人们思维的一维性特征,即以词源意义为射点,向一个方向发展,将相似的同源词串联;一是联系律,反映的是人们思维的多维性特征,即以源词为轴心,向多个方向发散辐射联结起若干意义相关的同源词。研究有力证明,有些外国学者认为汉语是最缺乏理据性的语言是不符合汉语语言实际的。汉语是比较典型的以理据性原则对文化现实进行语言编码的语言。书中提出不仅《尚书》实词有通假,虚词也有通假。提出文献语言中的虚词意义抽象,无形可依,不易造字,多为假借字,仅仅有很少一部分形义相应。因而,文献语言中的虚词通假和实词通假虽然方法相同,然本字多不同。寻求其本字,有两个标准:一是形义相应的标准,二是词频标准。这个标准适用于寻找大部分形义不相应的本字。

“传承研究”部分首次在《尚书》学史上提出《孔传古文尚书》的成书年代在东汉末年或西晋初年说。提出王肃注古文《尚书》经过唐人宋人的人为删改。唐人的删改在天宝年间,主要是针对字体而言;宋人陈鄂的删改在开宝年间,不仅音切弥省,还表现为释义的简省,最终导致王肃古文《尚书》注本的面目全非。书中论证了华夏文化由汉唐到明清,一直保持着强劲的正输出态势,辐射区域广,影响力度大,深度利用《书》学等古代域外汉文献的前提是其曾为汉文化强势话语权的历史存在。强调深度利用的基础一是通过研究华夏经典,强势回归汉文化的经典文化精神;二是通过研究域外汉文献凸显对方文化中的汉文化痕迹,强烈启动历史记忆,在文化对话中保持自信与优势。指明深度利用的效能取决于传统学术的转型与新传播形式的运用。


《尚书》诠释研究


钱宗武教授是《尚书》学和语言学研究的专门家。《〈尚书〉诠释研究》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所有讨论的专题都是《尚书》学与语言学长期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有些还关涉古典文献学、辨伪学、辑佚学、哲学、思想史研究等领域。作者皆能以广阔的学术视野、扎实的文献功底、深厚的理论素养,探隐索微,反复论证。全书分析透彻,逻辑严密,例证丰富,其结论或正前人之失,或对有关问题的论证有所推进,或给我们以新的启迪。总之,它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学术著作。




或许您会喜欢>>>


中庸原论


标签: 历史文献学
上一篇: 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治理
下一篇: 一入学界深似海,从此…… |《美国科学在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