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是清代特有的政治组织,亦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佐领原系女真人行军、围猎的临时组织,清太祖、太宗将其改造成集军政、民政于一体的基层单位以管理部众,并授予部分皇亲、部落首领、功臣世代管理之权。随着归附日众、人丁滋生,世袭佐领逐渐成为八旗佐领的主体。本书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满文档案为基础,对八旗佐领承袭制度进行初步考察,以揭示世袭佐领的出现、发展,承袭规则的演变与实际应用对清王朝和八旗世家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
八旗佐领承袭制度初探
关康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5年5月出版
作者简介
关康,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清史、满族史。出版译著《〈闲窗录梦〉译编》(合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雍和宫满文档案译编》(合译,北京出版社,2016)、《帝国之裘:清朝的山珍、禁地以及自然边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在《民族研究》《清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
本书目录
结语
经过约150年的摸索,世袭佐领到乾隆时期才具有了完备的分类承袭原则、承袭分额分配规则。完善的承袭制度,为八旗的稳定提供了保证。佐领是八旗的基础,八旗又是清王朝重要的制度,那么世袭佐领对清王朝的意义是什么?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
第一,清代君主通过世袭佐领将属民与领主的封建领属关系制度化,并授予后者世代入仕的权利,以详尽的承袭规则进行调控,进而塑造并维持了一个对王朝保持高度忠诚的世家集团。从本书对正白旗满洲、镶黄旗蒙古、镶红旗汉军的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八旗世家有各自截然不同的背景,包括女真部落贵族(建州、扈伦、东海各部落的贝勒、谙班),蒙古贵族(喀喇沁等部落的台吉、塔布囊),明代辽东、河北等地的军官,这些语言不同、风俗各异,甚至曾经互相敌对的族群能够迅速团结在新君主的麾下,并且保持对王朝的忠诚接近三百年,即便经过百年的变化,世家衰落,他们对清王朝的认同度还是很高,并以自己世家的身份、在王朝创立和发展过程中曾经立下的汗马功劳为荣。除了满洲钮祜禄氏、叶赫那拉氏、乌拉那拉氏这样的著名世家,八旗内部还有数量庞大的普通世家,他们在有清一代影响不大,大多数家族成员的事迹在官书中找不到详细记载,其衰落也很快。如果考虑到从清中期开始八旗生计已经成为严重社会问题的话,这些普通世家成员的境遇应当远不如著名世家。然而从文献看,无论是声名赫赫的世家,还是普通世家,他们对王朝的忠诚度是一样的,莫不以自己与王朝历史的紧密关系为荣。甘文焜后裔甘恪修在道光二十六年《沈阳旗汉甘氏家谱》的序言中提到“夫故家乔木,原与国运相久长,一代之兴必有大宗巨胄,以备诸桢。我甘氏世受恩簪勿替,宪庙钦定旧家,甘氏与焉,岂非荣幸哉”。额亦都子孙在家谱中强调应该让子孙了解祖先功德、国家恩典:“以知我祖宗之硕德芳型相承罔替,而子孙世世得以代沐国恩,其来有自。”
究其原因,在于君主允许世家参与王朝的利益分享。八旗世家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具有领主的身份,这种身份的获取是王朝君主的赏赐,也是他们参与王朝政治的保证。这种分享的重要方式就是世袭佐领。从佐领所具有的贵族特性看,它承认世家对属民的世代领属,这是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让渡国民管理权的体现,同时国家将属民创造的部分财富分配给世家(包括专管佐领的挖参权以及其他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世袭的入仕权利可以让世家子弟比平民子弟有更多机会飞黄腾达。有多个勋旧佐领的额亦都、李永芳家族和仅拥有一个佐领的普通家族在利益获取的分额上显然是不同的。基于这种利益分享,君主成为世家绝对的恩主,后者成为王朝政治有机体的一部分,二者形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所以,基于王朝与家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利益,八旗世家会对王朝保持高度的忠诚。
第二,具有浓厚封建属性的世袭佐领的存在体现了清王朝政治架构的多元特性。杉山清彦提出,旗的维持和运转依靠的是作为位阶体系的世职制度和政务机关的六部,长官的任用以门第为基准,以功绩为参考。这是一种可上溯至金元时期的“贵种意识及传统”。而八旗制度以佐领为基础,被编入旗下的各种势力通过佐领、世爵的授予,获得世袭的基础,在旗制、国政的分配过程中成为首脑,构成了八旗政权的核心。作者提出17世纪欧亚王朝形成的特质和支配组织的特点包括以下四点:各王朝控制、整合具有古老文明传统的地域;国家的构成、组织方式具有多民族、多文化的混合性、复合性;一元化之下的多样统治形态;多种语言并用。
从这一角度考察清王朝的特性无疑是有意义的。特别是从国家制度看,清王朝既继承了明代的内阁、六部、州县等制度,又允许边疆各地保留旧制,而最突出的一点是创立了八旗制度,而后者的基础是具有贵族和官僚双重身份的佐领。拥有世袭特权的世家子弟和通过科举考试等多种途径入仕之人同列朝堂,为皇帝服务。这种多元政治的确是清王朝的特色。究其原因,从东北亚到中亚、西亚,多族群、多语言、多宗教是这一地区最显著的特点。任何一个疆域稍大的政权都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来统治多民族国家,因此这些王朝不太容易实现像传统中原王朝一样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更看重在多元政治格局的前提下各地区各族群对王朝的效忠。
以上摘自本文结语
篇幅有限,注释从略
编辑:周畅
审校:宋荣欣 李丽丽
转载自: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