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7日下午,《作为公共传播的电视商议》新书发布会在武汉体育学院科技楼演播厅成功举办。作为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书香长江”阅读周的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中国出版协会、韬奋基金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指导,武汉体育学院、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单位主办,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承办。
武汉体育学院党委书记陈继平,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向培凤,武汉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彦博,湖北省社科联科普部主任曾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委员、副社长梁艳玲,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谢俊波,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何志武教授,知名评论员、华中科技大学曹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吴小坤教授,湖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廖声武教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侯晓艳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刘义昆教授,中国石油大学赵春龙教授,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编委、高级编辑、湖北产业教授陈力峰,工人日报湖北站站长张翀,湖北日报高级记者刘畅,人民网湖北频道党政事业部副主任孙亮,以及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社长万晓红教授,科研处副处长王创业教授,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叶涛等学界业界嘉宾和师生代表近200人出席活动。发布会由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陈积银教授主持。

《作为公共传播的电视商议》聚焦“电视商议”这一特殊媒介现象,立足中国社会治理语境,融合公共传播理论与本土传播实践,采用多维度研究方法,从共识建构、认同生产、协商机制等关键层面系统梳理电视媒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与路径,揭示其在搭建公共对话平台、推动基层协商治理中的独特价值。

陈继平在致辞中对到场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老师与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作为公共传播的电视商议》作为新闻传播学院“智能信息传播与社会治理”研究团队的首部出版成果,不仅体现了团队在交叉研究中的学术拓展,也为学校“体育 传媒”“智能 传播”的复合型建设注入新动能。他希望该团队持续产出更多具有学术深度与现实价值的成果,服务主流舆论引导、服务社会治理创新。

曾智在致辞中讲到,社会科学普及不仅要“走下去”“讲出来”,更要“讲得清”“讲得实”“讲得动人”。《作为公共传播的电视商议》一书,正是推动社会科学“进平台、进媒体、进基层”的鲜活范例,也为共同打造更多面向群众、服务治理、扎根中国土壤的社科普及精品成果提供了方向与借鉴。

作为出版方代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社长梁艳玲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如何坚守公共传播本质价值、让信息传播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学界业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她指出,期望通过此次《作为公共传播的电视商议》的出版,为智能传播背景下的社会治理研究提供新视角、为实务工作者提供可借鉴经验。

谢俊波代表发行方致辞。他表示,《作为公共传播的电视商议》是一部真正能够走进读者、服务治理、推动共识的学术精品,新华书店已将本书纳入重点推广书目。未来,新华书店将进一步深化与高校的合作,推动更多优质学术成果走向市场、贴近大众,为构建全民阅读与社会科学普及新生态注入动力。

作者吕永峰在发言中分享了创作初衷与研究过程。他表示,该书源于对“多元主体如何沟通”“媒介能否介入社会问题”“传统电视是否仍具生命力”等问题的观察与反思。他认为电视商议不仅是一种公共传播形式,也是一种媒介化治理工具,希望通过本书,与学界业界进一步对话,共同推动公共传播的理论深化与实践拓展。

在与会嘉宾和师生代表的共同见证下,陈继平、向培凤、刘彦博、谢俊波、何志武、曹林、陈积银等嘉宾与作者吕永峰共同为新书揭幕,标志着《作为公共传播的电视商议》正式面向社会发布。

书籍信息

作为公共传播的电视商议:实践逻辑与路径
吕永峰 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