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两种图书入选2024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附历年获奖书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两种图书入选

2024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于2025年9月17—18日在贵阳召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委员、总编辑耿显家,人文分社社长李建廷参会。


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文化根脉。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作为行业内交流经验、共商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推动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繁荣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工委所属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围绕“十四五”时期古籍工作规划落实情况,“十五五”时期古籍整理出版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会上,古工委组织开展2024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推荐工作。本次推荐工作共收集图书307种,其中古籍类图书246种、普及读物类图书61种。经过认真评议,90种优秀古籍类图书、22种优秀普及读物类图书入选。


我社《简帛道家文献研究》《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二十卷)》入选2024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




简帛道家文献研究(全2册)


苏晓威 著

2024年6月出版/198.00元

ISBN 978-7-5228-3813-7


本书从《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文献著录出发,依据李零对出土道家文献的分类,对目前为止已刊布的简帛道家文献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涉及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北大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张家山汉简、银雀山汉简等等。具体来说,把简帛道家文献分为阴谋类、道论、黄帝书、先秦道经四大类。以历史研究为本位,考察这四大类文献的文本流传、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思想内容、学派性质等,进而研究它们在先秦道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及地理学传播。


本书致力于对仍待讨论的出土道家简帛文献加以探索,对于相关研究已经成熟的文献并不赘述。在叙述结构方面,一般先对具体文献做校释,进行文本整理。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古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哲学等学科方法,对简帛道家文献作整体性研究。同时,“跳出诸子看诸子”,对道家的知识背景进行研究,思考道家对其他诸子的影响,以及诸子彼此之间的互动和联系。附录部分是对与道家类文献相近之《彭祖》《地典》《盖庐》的研究,以及对《太公》的全面辑佚。本书是目前为止对出土道家简帛文献所作最全面的研究,论述深入,分析透彻,在不少方面都有创见,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





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一编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二十卷)


郝春文 游自勇 王义康 么振华 武绍卫 宋雪春 编著;聂志军 刘夏欣 李博 寇博辰 助编

2024年8月出版/69.00元

ISBN 978-7-5228-3663-8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共三十卷,本书系第二十卷。此套书以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全部汉文非佛教文献为资料来源,将这些数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写本,全部按号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对原件的错误加以校理,尽可能地解决所涉及文书的定性、定名、定年等问题。每件文书释文后附有校记和一百年来学术界有关该文书的研究文献索引。本书收录的文献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族、历史、艺术、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社会、建筑、科技及中西交通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古籍与档案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作为重要出版方向之一,已在语言文学、考古文博、法律文献等领域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多次荣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和全国优秀古籍奖项。

这些年有哪些优秀古籍图书获奖?让我们一起回顾!




语言文学类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提名奖

2012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子弟书全集(全10卷)


黄仕忠 李 芳 关瑾华  编

2012年12月出版/9800.00元

ISBN 978-7-5097-3837-5


子弟书是由清代八旗人士创制的一种说唱艺术,体裁为诗体韵文,多为七字句。子弟书取材十分广泛,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史价值,是了解清代中后期北京及东北地区社会文化、语言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料。《子弟书全集》以全面调查海内外图书馆馆藏与私人收藏子弟书为基础,汇校成集,能够更好地反映子弟书的面貌,具备很高的学术价值,诚为目前最完备之点校本子弟书集本。其中许多篇段首次公布于世,弥足珍贵。





2023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


闽台歌仔册全编

(初编·全3册)


潘培忠 编校 黄仕忠 审订

2023年12月出版/680.00元

ISBN 978-7-5228-2505-2


歌仔册,又称歌仔簿,是闽南方言说唱“歌仔”和通俗歌谣的底本,主要流行于闽台地区及东南亚华人圈,早在清中叶就已盛行,直至今日仍以活态文化流传于海峡两岸。


本书收录清代书坊出版的一百六十二种歌仔册文献,分为长篇叙事、短篇歌谣和民间戏本三大类。在编撰体例上,每页分作三列,以繁体横排的形式标点整理,并据别本作校勘,每篇文前冠以解题,文后列出校记。凡有多种版本存世者,取较早或完整者为底本,余者作为参校本。书前冠以长篇序言,对闽台歌仔册的发展脉络及收藏情况作系统性梳理。书后列附录,就所收文本部分方言字词作简释,以便读者了解利用。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歌仔册全面汇集整理之作,希望以此推动闽台说唱文学研究的新进展。






2021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奖


中国方志中语言资料集成(全42册)


李蓝  主编

2021年9月出版/15000.00元

ISBN 978-7-5201-7945-4


《中国方志中语言资料集成》(以下简称《集成》)计查阅了11780种地方志,在742部志书中查找到8376张语言资料,资料影印后对其分类处理,编制索引,根据地方志所在区域,按中国2016年的行政区划汇编成册。《集成》第1-29册为汉语方言资料,第30-37册为民族语言资料,第38册为无索引的语音特点、音系及民族文字等语言文字资料,第39册为全书总索引首字目录,第40-41册为全书汉语方言资料索引,第42册为全书民族语资料索引。


地方志中语言资料的重要性向为学界重视。早在民国时,著名学者夏廷棫先生就逐册翻检历史语言研究所的馆藏地方志,据《本所所藏地方志中关于方言之记载》,夏廷棫先生在68种地方志中发现了语言资料。1960-1980年代,日本著名学者波多野太郞在306种地方志中查到汉语方言资料,影印成册后逐册编写索引,最后编成《中国方志所录方言汇编》(九个分册)。


《中国方志中语言资料集成》在语言资料的丰富性、完整性两个方面全面超越了前辈学者。不仅编制分册索引,还编制了总索引,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大便利。《集成》不仅辑录汉语资料,也辑录民族语资料;不仅辑录有词语的材料,也辑录只列语音特点和同音字表及民族文字等不可索引的语言资料。《集成》体大思精,体例完善,是研究明代至民国这六百年间中国语言文字共时分布和历时演变的重要资料,这套书不仅会成为语言研究者的案头必备资料,也会成为海内外图书馆的必备藏书。






2010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李贽全集注(全26册)


张建业  主编

2010年5月出版/7900.00元

ISBN 978-7-5097-1183-5


目前收录李贽著作最完备的注本。李贽著作极为丰富,其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专著类,代表李贽的学术思想,本书全部收入;二是集评、批选类,本书选取序跋和“评”“批”中阐发的思想进行辑录;三是小说戏曲批点类,本书只辑录李贽有关的批语、评语。注释选用较精的版本作底本,并参照其他版本,依据不同情况,酌予校勘。所收文献务求全备而又不滥收,以保证学术研究的严肃性。任继愈在本书序中说:“这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是填补中国文化思想史学术研究的空白之举”,“本书广搜资料,务求精确,而且解决了一系列疑难问题”,“深信此《全集注》之问世,必将受到海内外学界的欢迎与赞许,对学界的文化思想史研究有所裨益”。






2017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万光泰音韵学稿本整理与研究


张民权 著

2017年3月出版/248.00元

ISBN 978-7-5201-0443-2


本书是对清代学者万光泰七种音韵学稿本《古韵原本》《九经韵证》《经韵余论》《古音表考正》《经韵谐声》《四声谱考略》《蒙古字括》的整理校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术性研究。本书成果使一些理论建树产生的实际情况描述更为真实,并更新了有些音韵学定律和方法产生的时代,将极大地丰富清代古音学研究内容,对清代学术史研究也会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本书发掘的语料和万光泰古音学体系、思想,是清代古音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清代古音学臻于完善。






2013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焚书注


张岱 注 张建业 主编

2013年6月出版/158.00元

ISBN 978-7-5097-4297-6


《焚书》是李贽的主要代表著作,收录有李贽的多方面内容的诗文。本书以中华书局1957年《焚书·续焚书》合刊本为底本,并参照多种明刻本,除进行文字校勘,还对书中有关儒释道思想及用语、有关历史事件的背景、有关人物的生平事迹及朋辈交游,以及有关典章制度、地理沿革、难懂词语等,尽力予以解释。同时,对所依之书也细心加以考核与查对。本书不仅呈现了《焚书》最真实和准确的原始文献信息,而且还为李贽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信息。






考古文博类



2023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


英藏黑水城西夏文

佛教文献整理考释

(全3册)


崔红芬 文志勇 编著

2023年12月出版/980.00元

ISBN 978-7-5228-1947-1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与辽、宋、金并立的中古王朝,其立国于中国西北,文化事业极为发达,崇信佛教亦兼尚儒道,其立国后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西夏文字,翻译了大量的儒释经典,尤其是佛教经典。截至目前,西夏文佛教文献以黑水城出土者最为丰富,按收藏地可分为俄藏、英藏、中藏等。英藏指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闻讯赶到黑水城后所收集的残余文献。


英藏黑水城佛教文献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目前《英藏黑水城文献》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影印出版(全5册),刊布编号近4000个,包括佛教文献和世俗文献。因文献本身的残缺状况非常严重,整理刊布的结果很不理想,使学界了解和运用这批珍贵文献存在诸多不便和困扰。有鉴于此,本书在系统研究和整理这批文献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80多种佛教文献百余万字的整理和释读,以般若、华严、宝积、涅槃、密教陀罗尼和疑伪经为主。以期抛砖引玉,为学界提供新的参考。





2023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


中国古代石刻研究丛书


日本藏中国古代

石刻拓本著录辑目

(全2册)


王连龙 编撰

2023年9月出版/498.00元

ISBN 978-7-5228-2209-9


本书通过“凡例”“辑录信息源集”“目录”“正文”“参考文献”五个部分,以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体例,著录日本大学、研究所、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所藏中国先秦至清代石刻拓本信息。目录条目排列以石刻刊刻时间为序,包括石刻拓本题名、简介、数量、形制、递藏等内容。本书的学术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开创性,作为日本所藏中国古代石刻拓本总和目录,填补当前相关研究的空白。二是资料性,收集全面,考订细致,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三是实用性,编撰方法科学实用,可以有效地服务于学术研究活动。四是学术性,建立在专业知识及科学方法基础上,为中国古代石刻文献的整理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2022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奖


敦煌草书写本识粹

(全十六册) 


马德 吕义 主编


《敦煌草书写本识粹》于2018年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马德教授、吕义老师主编。本项目选取20余件草书写本,按照统一体例,即原卷原色图版、释读与校勘和研究综述三大部分,进行编纂,以历史文献和古籍整理为主,综合运用文字学、佛教学、历史学、书法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在文献著录、思想分析、相关的历史背景、独特的文献价值、书写规律及其演变、书写特色及其意义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丛书具有三方面重大价值。首先是对传世文献的校勘价值,如《法华玄赞》《大乘起信论》系列,经与《大正藏》对勘,仅《大乘起信论广释卷三》即发现290多处可以订正的内容,足以订补传世文献的错讹阙佚。其次是对既有释文的订正与辨误,如本丛书所收P.2325《法句经疏》是目前所见敦煌文献中唯一完整本,录文对《大正藏》颇多字词断句讹误逐一进行了更正;其他有前人录文的各册也都进行了重录重校。最后是对敦煌保存的孤本的首次释录与考证,如首次释录天津博物馆藏《法华义疏钞》、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两种《法华经》疏释本等,并首次考订出津博本所抄文献是吉藏《法华义疏》;首次考订出故宫新138065号是《法华玄赞》卷二抄本,并与之前刊布的上海博物馆藏12号抄本无缝缀合,重为完璧。《百法论疏抄上卷》则对卷中征引的诸多佛教文献逐一考订了出处。此外,国图本图版是首次完整公布。


本丛书所选写本书法精美。此前,人们谈及唐代草书,主要指孙过庭《书谱》、贺知章书《孝经》、怀素《自叙》等,前人更有“唐无章草”之论,本丛书的出版无疑刷新了这种认识。譬如国图本《法华玄赞》卷十“用笔浑厚凝重,古意极浓。气势茂密,而不乏清韵,非心闲手稳难到此境界”;《恪法师第一抄》被誉为“草法精熟,功力深厚”。各写本颇多校勘符号,有墨校、朱笔批校,还有不少朱笔段落符号、句读符号(点朱),使得通卷美观灵动,观之爱不释手。各册都对书法特征进行了细腻分析,以期为学习和书写草书文字提供准确、规范的样本。






2020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敦煌道教文献合集

(第一、二册)


王卡  主编

2010年12月出版/2654.00元


《敦煌道教文献合集》是对敦煌道教文献、吐鲁番道教文书等资料的首次集中展示和系统点校。本次出版的第一册收录六朝隋唐道教上清派经书和灵宝经目所见古灵宝经书;第二册收录灵宝升玄经及其他灵宝经书。每种文献都包括解题、图版、释文三部分。解题文字对各写卷进行著录,包括写卷形态、经文时代、馆藏编号、存留概况等信息。图版全部进行标行,调整色差,全彩印刷。其中,凡可以缀合的图版均进行缀合,并对剪裱本进行拼接以便读者了解写卷原貌。一种文献确定一份释文,并进行校勘。释文和校勘记尽可能多地反映原卷的用字、行款、校订等信息,并使用多种整理方式力图恢复原卷面貌,如对后世无传本的某些道经卷次有辑佚,或附有详细的文献资料。本书是对目前为止敦煌道教文献研究成果的集大成式总结,书中对早期道经的分类考订、卷次恢复、经文辑佚、图版搜集必将为相关学科研究提供可靠的文献资料,促进相关领域获得更为扎实的研究成果。







2019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俄藏西夏历日文献整理研究


彭向前  著

2018年3月出版/268.00元

ISBN 978-7-5201-2402-7


该书综合运用文献学、历法学、历史学、语文学等多学科知识,对инв.№ 8085西夏历书进行了整理和研究,不仅廓清了西夏历日基本面貌,还结合散见在各类文献中大量带有明确的西夏文或非西夏文的干支纪年、属相纪年或年号纪年等,首次制作西夏历与宋历朔闰对照表,为全部复原西夏近200年的历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将西夏历日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建立起一个最大程度真实反映西夏历史的时间坐标。






连续多年荣获 

2010-2022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

(1-19卷)


郝春文 编著


本书以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全部汉文非佛教文献为资料来源,将这些数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写本,全部按号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对原件的错误加以校理,尽可能地解决所涉及文书的定性、定名、定年等问题。每件文书释文后附有校记和一百年来学术界有关该文书的研究文献索引。


本书收录的文献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族、历史、艺术、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社会、建筑、科技及中西交通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首次面向基础研究领域以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的重大项目,各卷的出版都得到了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的资助,自第八卷起连续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2014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商代青铜器铭文

分期断代研究(上、下)


严志斌 编著 

2014年1月出版/1890.00元

ISBN 978-7-5097-5102-2


商代铜器铭文与甲骨刻辞是商代历史研究中的直接史料,素为学者所重。本书以考古类型学方法,从科学发掘出土的铜器中确定若干标准器,将传世铜器作分期断代研究。在此基础上,选择部分常见铜器铭文字形,进行字体的分期断代研究,进而尝试对部分不见铜器器影的铭文进行断代,并重新厘定部分商代晚期铭文与西周早期铭文。在分期断代的基础上,剔除部分改断为西周的铜器铭文,编撰商代铜器铭文汇编,以利于对商代史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对于促进商代铜器的研究及早商历史与文字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法律文献类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2022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奖


古代法制资料钩沉(全10册)


 杨一凡  主编

2022年12月出版 / 6800.00元

ISBN 978-7-5201-9963-6


明代以前的法律文献,存世者寥寥。明清有些领域的法律资料,散见于各类史籍、档案之中,无现成文献可供研究使用。要全面揭示明以前法制的面貌和解决法史研究中资料匮乏的问题,广阅群书、辑佚散见是最佳途径。本书主编组织有关学者,以“尽可能穷尽资料”“辑佚与考证相结合”为原则,从各类文献中进行相关法制资料辑佚,内容包括金文、简牍、碑刻法制资料,汉令、晋令、魏晋故事、唐格附格后敕、隋唐五代钱法、五代十国立法、散见宋元立法、明代则例、明代榜例、档案中的司法制度资料及文献序跋选辑等。本成果的出版,为社会、政治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搭建了一个集大成的学术文献平台,对于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和相关学科建设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7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中国古代民间规约(全4卷)


杨一凡 刘笃才 编

2017年1月出版/1380.00元

ISBN 978-7-5097-9553-8


本书主体资料为从史籍、档案和方志中辑录的唐至明清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规约400余种,并加以汇编和整理成书。全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各类古代民间规约的内容和特色,是我国学界首次对民间规约的系统整理。其记载了大量古人在民间事务管理、乡民自治方面的成功经验、措施和民俗习惯,是研究中国古代地方法制和民事管理制度的宝贵资料。






2014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清代成案选编(甲编)

(全50册·影印本)


杨一凡 编

2014年8月出版/ 39800.00元

ISBN 978-7-5097-5842-7


清代成案选编(甲编)收录清初至乾隆年间行政成案、经济管理成案、礼仪成案、司法成案、地方成案等代表性成案集15种,通行成案1种。该书收入清代代表性成案7000余件。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清代成案的面貌、性质和功能,有助于人们利用清代成案记载的各类法律和案例,进一步深入研究清代法律史。






2016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清代成案选编(乙编)

(全30册•影印本)


杨一凡 陈灵海 编

2016年10月出版/24800.00元

ISBN 978-7-5097-9719-8


本书收入乾隆至清末成案集25种,其中收入经济和财政管理类成案集、民间事务和对外通商事务管理成案集16种,其数量之多,在我国出版的法律文献整理成果中尚属首次。本书所收文献,版本稀见。其中记述乾隆、嘉庆两朝先例和案例的成案集10种,抄本、孤本9种。它的出版,将在许多方面填补我国的馆藏空白。本书的出版,将与甲编合璧,使读者一览现存于海内外的40余种有代表性的清代成案集的全貌,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文化遗产流传,都有重要的意义。






2015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古代折狱要览

(全16册·影印本)


杨一凡  编

2015年10月出版/9800.00元

ISBN 978-7-5097-7915-6


本书收入司法指南性文献49种,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先秦至唐代有关办案方略和司法运作规则,是研究这一历史时期司法制度的重要资料。本书还收入了宋、元、明司法指南文献多种,其中明竹林辑《新锲萧曹遗笔》系从海外搜集而来,明人王世茂辑《仕途悬镜》系抄本,是不可多见的珍贵文献。本书为古代司法指南性文献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影印出版,有重要的史料和版本价值。






2012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历代珍稀司法文献

(共15册·点校本)


杨一凡 主编 关志国 副主编

2012年1月出版/8900.00元

ISBN 978-7-5097-2690-7


本书收入唐、宋、元、明、清代表性的司法指南性文献72种,包括唐至清代办案要略和操作规则类文献31种,明清两代著名的折狱经典3种,古代司法检验文献12种,讼师秘笈8种,清代秋审条款文献18种。这些文献大多版本稀见,有38种属于清乾隆以前的善本,有8种属于清抄本,其他均是版本不可多见的法律典籍。本书集历代有代表性的或有特色的司法文献之大成,为学界提供有关古代司法指导原则、办案要略和司法运作方面的文献史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13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皇明制书

(全4册·校勘本)


杨一凡 点校

2013年7月出版/980.00 元

ISBN 978-7-5097-4336-2


《皇明制书》是明代最有代表性的两部重要法律文献汇编之一。校者对三种《皇明制书》版本进行互校,并使用从国内外复制的多种明代法律版本,对《皇明制书》所收各文献分别校勘,形成此整理成果,恢复了《皇明制书》全貌。书后附有多个文献的《校对表》。书中各文献后附有整理者所出近千条校勘记,书前收有整理者写的长篇论文《皇明制书及所载文献的版本》。该书不仅是研究明代法律史的珍贵资料,对于研究明代政治制度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12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历代例考(全2册)


杨一凡  刘笃才  著

2012年11月出版/89.00 元

ISBN 978-7-5097-3531-2


《历代例考》对历史上各类例的起源、内容、演变及其在各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作了系统考证,其创新之处是:(1)对例的前身决事比和故事的形成、演变进行考证,揭示了例的渊源;(2)对长期流传的所谓秦“廷行事”、清“成案”即判例的观点提出质疑,厘正了前人的不确之论;(3)对学界存有争议的汉代的“比”、宋元的“断例”的性质作了考辩;(4)对前人未曾研究的元代的分例和明代的榜例、则例等进行了探讨;(5)对唐代至明清的条例、事例和元代的格例以及清代的则例、省例、《大清律例》中的附例等进行了考证;(6)突破“以刑为主”研究法史的传统模式,对各代刑例之外的行政、经济、民事、军政、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诸例进行了全面考述,阐明了例的体系;(7)论证了历史上的律例关系理论。






历史地理类




2013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湘军(全10卷)


朱汉民 丁平一  主编

2013年12月出版/9800.00元

ISBN 978-7-5097-4618-9


湘军资料卷帙浩繁,不系统、不全面,使用极不方便。本书以能准确反映湘军历史发展及其影响的重要史料为标准,选取自晚清道光末年至宣统三年间记述湘军历史及有关史事、人物的各类史料进行分类整理,是一部大型的与湘军文献相关的资料汇编。本书的整理出版,可填补国内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缺乏《湘军》丛刊的空白,对深入研究晚清中国政治、军事、文化等均将产生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学术价值。






2015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清前期云南督抚

边疆事务奏疏汇编

(全6卷·整理本)


邹建达 唐丽娟 主编

2015年10月出版/4800.00元

ISBN 978-7-5097-7285-0


清代的典籍以其浩瀚宏富著称,其中主政一方的地方封疆大吏的奏疏,特别是具有皇帝朱批的奏折,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价值,是清代最珍贵、最具特色、最有政治权威性和机密性的历史档案遗存之一。本书按照时间顺序,首次以行省为单位,收录清前期顺治十六年(1659)到乾隆六十年(1795)间云南督抚有关边疆事务的奏折3000余件,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风貌,是研究清前期云南历史的第一手素材,也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






2016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法国档案中的

清末中法(中越边界)

划界史料选编

(全3卷)


张宁 孙小迎 李燕宁 编

2016年8月/980.00元

ISBN 978-7-5097-8096-1


本书系从现存藏于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的法国档案资料中整理编选而成,涵盖了函电、文件、报告、日记、笔录、清单、布告等形式,以其相对更完整的资料原始状态,为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诸多鲜活的历史细节。这批材料数量丰富,且多未曾公开出版过,非常珍贵。此次整理编译出版,为客观反映当时的划界谈判历史状况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文献史料,对于清末中国边疆划界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






2013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彝文古籍

与西南边疆历史


张纯德 朱琚元 著

2013年1月/96.00元

ISBN 978-7-5097-4165-8


本书以云贵的彝文史籍为主线索,以原著译本为主,并吸收研究论著,结合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文献学等多学科,以“彝人、彝语”的崭新视角重新审视西南边疆档案史料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用民族语考释有关古代本土和周边地名、人名。本书首次将我国少数民族古籍中的彝文史料做了系统的开创性研究,有理有据、观点鲜明,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第一手史料,对丰富西南民族史、地方史,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工具书




2010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


中华历史纪年总表


于宝林 著

2010年6月出版/480.00元

ISBN 978-7-5097-1088-3


本书是对以“中原”代替“中国”的传统思维定式的重要突破。在方法上,以多元纪年法为理论依据,熔多种纪年于一炉,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以全面、正确地反映“中国”历史本体为收录标准。为使内容扎实可靠,本年表依据原始资料作出《纪年考》,对年表所收每个政权、帝国及相关年代进行了考证与说明。本书不仅在观念上冲破了传统年表的樊篱有所创新外,在资料建设上也有新的面貌,在客观上极大地增加了年表作为工具书的“公信度”,是学界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策划:总编室

编辑:周   畅

审校:张雯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