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季度书单(2024年·秋)重建自我的秩序

作 者丨梁信


如果说四季有不同的人设的话,那么秋天大概是个“淡人”。古人读书讲究“四时之乐”,但他们笔下的秋日开卷却较少演绎“乐”的一面,更多的是“心中一片秋”的澄澈和省思。


韩愈劝儿子惜时读书,说的是“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言语中充满了时不我待的紧迫;陆游雨夜坐在陋室灯火前翻书,想象此时功名未成的自己若与古人面对面,怕只能惭愧“镜里凋朱颜”;杨万里秋夜伴虫声朗月读书,眼中古今兴废烟流云散,不忍抒发“有怀人未会,不乐我何曾”的遗憾。


但是,反思和凝视生命的无望和无意义,并不是一种懦弱的行为:他们在望向自我的晦暗时刻,心中向往着的是未来的光明;他们在接受命运中的不如意,也使自己找到一种让生命秩序变得安定的方法。


藉此烂漫秋光,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国内30余家优秀出版社、图书编辑和书评作者,为读者呈献一份新鲜出炉的2024年秋季书单。本季,我们在经济、金融、人文、新知、公共决策等多个领域甄选出十本“反思与校准”的季度好书,期待它们在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坐标的同时,也为我们调准时代洪流的镜头,洞视那些真正值得关心的、关乎我们每个人未来的问题。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失衡与重塑》的作者曹远征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位世界经济专业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多年身处经济一线,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观察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视角洞察经济变局,探寻中国经济与世界的新关系。


对于很多实现赶超发展的国家来说,人口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挑战。是否存在这样一种政策框架,既能挖掘生育潜力,又能激发经济增长动能?用什么方式能够有效促进社会流动?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与增强国家竞争力存在怎样的关系?在《中国经济的未来可能性》中,著名经济学家蔡昉从相对开阔的历史维度着手,为我们拓展认识这些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尤瓦尔·赫拉利著有《人类简史三部曲》等现象级畅销书,他的著作已被翻译成65种语言,全球销售4500多万册。本季,他带了全新力作《智人之上》,为我们讲述信息网络如何重构我们的世界。


如今,平台化正在形塑全新的社会关系。外卖、家政、物流、打车等数字平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催生了大批依附平台的零工劳动者。《过渡劳动》中深入探讨了算法技术对骑手劳动的影响,让我们在相信人类拥有塑造生活的勇气的同时,也让我们得以憧憬一种更加良性向善的算法。(编辑:王峰)


(排名不分先后)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曹远征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4年9月


本书以失衡与重塑为主题,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世界经济新常态进行了刻画,对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进行了前瞻,呈现了自己十几年的观察、见解和判断,有助于我们看清世界经济格局,在世界现代化总进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经济的未来可能性


蔡昉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年7月


作者在他的这部作品中博采众家之长,用11篇文章深入浅出地告诉读者,人口变局之下,“不要浪费一次危机”——因为转折期也意味着开启了一个机会窗口期,中国不妨从扩大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角度审视人口和宏观经济问题。


为什么欧洲富强了而亚洲没有:1600—1850年全球经济的岔路口


[印度] 普拉桑南·帕塔萨拉蒂 著


王中华 译 贾根良 校


商务印书馆 2024年8月


对于“为什么欧洲从18世纪末开始实现了工业化,而亚洲却没有”这一个经典的问题,本书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开创性的重新解读——其中既涉及印度、日本和中国,也包括英国、法国和奥斯曼帝国;既讨论了棉纺织工业和煤炭工业的作用,也分析了科学、技术和国家的作用。



奇点更近


[美]雷·库兹韦尔 著


芦义 译


湛庐文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24年9月


雷·库兹韦尔,被比尔·盖茨称为“最擅长预测人工智能未来的人”。作为一位享誉全球的未来学家、发明家和谷歌工程总监,他曾准确预言了互联网扩张、人工智能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人脸识别、3D打印、虚拟现实等。在《奇点更近》中,库兹韦尔进一步完善了他关于“技术奇点”的理论,并探讨了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及纳米机器人为代表的指数型技术将如何推动人类走向奇点。



死亡并不存在:基于量子物理学的新假说


[日]田坂广志 著


陈云 译


东方出版中心 2024年6月


本书基于量子物理学的量子真空理论,提出了“零点场假说”,探索人类的“意识”和“死亡”之谜,颠覆了人们对死亡的传统认知。作者从普通人的日常经验讲起,解释了一些常见但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并结合哲学、科学和宗教的观点,逐步深入,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意识和死亡的宏大叙事,指明了个体生命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科学可能的方向。



智人之上: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的信息网络简史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著


林俊宏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9月


人类终将统治AI,还是被AI统治?从口口相传的故事,到文字书写,再到人工智能,《智人之上》透过大历史的长镜头,讲述信息网络如何塑造了我们和我们的世界。当我们看到人类的信息网络在过去几千年如何发展,也就更了解从过去、现在到未来不同的社会结构在试图构建信息网络时面临的关键困境。



繁荣与衰退:中国市场经济(1000—1500年)


刘光临 著


李春圆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年7月


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在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方面屡创佳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经济体之一,而宋代中国在一千年前也获得了类似的地位。刘光临在本书中利用非常珍贵的11世纪市场和人口数据,首次使用定量方法来探讨中国早期市场经济,这是对中国市场周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朝制度的运作效率和市场规模的长期变化。



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


孙萍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年7月


本书是一部关于平台劳动的人类学民族志作品,深入探讨了中国平台经济背景下外卖骑手的劳动形态及其社会意义。通过在19个城市历时七年的田野调查,作者带着行动主义的热情,记录下骑手悬浮于正式与非正式劳动之间的真实状态,关注到平台从对劳动者本身的控制转向对劳动过程的精细控制的关键转变,提出了“过渡劳动”这一颇具解释力的劳动概念,反映出劳动者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关切。



崖山


张明扬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8月


崖山海战,是一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著名战役。1279年,蒙古军队与南宋军队在广东新会崖山海面上,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最终南宋军队落败,陆秀夫负末帝赵昺投海殉国。本书以历史中的十二个地名为线索,分两条主线同时从政治、外交、文化、军事等多元视角,生动地描写了从蒙宋灭金到崖山海战的整个过程,还原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情境。



万古斯文


冯天瑜 何晓明 周积明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7月


中国文化是世界四大原生文化之一,也只有中国文化如滔滔江河万古长流,绵延至今。本书从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结构、自身特质、国际条件等诸多方面,将中国文化的辉煌一一写来,让现代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增添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一本大家名家撰写中国文化历史长河的优秀之作。


SFC

本期编辑 刘雪莹

 21君荐读 

21世纪季度书单(2024年·夏)以开阔让内心“着陆”


21世纪季度书单:延续美好,春日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