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辩护学》教材统稿会暨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2024年度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2024年5月24日,《刑事辩护学》教材统稿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刑辩委)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刑辩委主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铭,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刑辩委副主任、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主任郝春莉,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仁琦,北京市律协刑委会副主任、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主任毛立新,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主任徐宗新,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自正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刑辩委副秘书长刘晨琦,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法学博士王新等专家学者,以及社科文献出版社法治分社副总编辑李晨、编辑高媛参加统稿会。

《刑事辩护学》是刑辩委推出的第一本重量级教材,由我国刑事诉讼领域的权威、知名学者和资深刑辩律师担纲撰稿人,兼顾法学界和法律界的多重需求,既有刑事辩护的范畴、原理、制度等理论阐述,又有刑事辩护的方法、技能、经验等实践概括,是高校与科研机构学者、法科学生、刑辩律师的案头书。

作为本书主编及撰稿人之一,冀祥德教授指出,编写出版《刑事辩护学》具有划时代意义。作为刑辩委组织编写的具有全国性、专业性、指导性教材,要兼顾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双取向;要界定出刑事辩护学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以及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等基本问题;要总结提炼出刑事辩护制度的中国特色、刑事辩护理论新发展、刑事辩护技能新拓展等创新内容;作者与出版者均要有精品意识,不能做成平庸之作。

冀祥德教授发言

作为本书主编及撰稿人之一,胡铭教授指出,首先,作为一部专业性教科书,一方面,在学理部分内容的撰写过程中,要做好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制度的阐释,体现出教材应有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在实务部分内容的撰写过程中,要高度突出的实操性、技巧性,体现对实务工作的指导性。其次,脚注引证要符合教材的基本规范,体现准确性、权威性。再次,要合理控制篇幅,详略得当,重点、难点突出。

胡铭教授发言


郝春莉主任发言

与会专家学者及编辑针对教材初稿,对章节的设置和内容的调整等都提出了有益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确定了修改方案和教材出版时间。

与会专家学者发言

统稿会现场

5月25日,由刑委会主办、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承办、北京东卫(昆明)律师事务所协办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2024年度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开幕式上,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敬大力,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顾永忠先后致辞。开幕式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刑辩委主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胡铭主持。来自全国各地法学院系、科研机构、司法实务部门与相关获奖论文作者代表等近百人参加。

敬大力会长在开幕式上首先回顾了刑事辩护专委会诞生的历史,肯定了刑辩委在提升我国刑事辩护理论水平和制度建设上做出的成绩和贡献。他指出,作为刑事辩护理论研究专业化的学术组织,刑辩委是刑事辩护实务交流专门化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刑辩委积极开展活动,推出了中国刑辩大讲坛,组织编写《刑事辩护学》教材,出版的若干著作和学术论文,形成了较大反响。他对专委会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加强刑辩理论研究,促进刑辩事业发展;二是加强刑辩制度研究,促进刑辩法治建设;三是加强刑辩学术交流,促进刑辩队伍建设。最后,勉励大家集思广益、深入研讨,共同为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建言献策,为强化人权司法保障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敬大力致辞

顾永忠教授首先分享了他与刑辩委和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的深厚渊源和特殊感情,对东卫律师事务所承办会议的辛勤付出表达感谢。在加强刑事辩护理论研究方面,他指出,要研究对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和理念。当前中国刑事辩护制度已经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回答“辩护权到底是谁的权利”的问题。在顾永忠教授看来,目前仍有许多人,包括在对立法、司法有决策权的重要岗位上的人,未认识到辩护权保障的重要性,对此,他提出我国需要进行一场“辩护权是谁的权利”的启蒙教育。

胡铭教授主持开幕式,顾永忠教授致辞

冀祥德教授在第一单元首个发言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在7月召开,主题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此时召开会议研究刑事辩护制度改革,意义重大。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刑事辩护法治化的实现。包括刑事辩护制度改革在内的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至少应坚持八大立场:第一,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第二,要坚持党的领导。第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四,要坚持以中国方案、中国制度解决中国问题。第五,要坚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之精髓。第六,要借鉴世界刑事诉讼法治文明的共同成果。第七,要尊重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第八,要以刑事辩护法治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冀祥德教授发言

研讨会还围绕刑事辩护权的制度保障、刑事案件有效辩护的实现等主题展开了专题讨论。

闭幕式上,胡铭教授对与会专家学者贡献的智慧和承办方付出的辛劳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2024年度研讨会”在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的重要历史节点召开,必将对刑事辩护的发展和刑事诉讼法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次会议既顺应了时代要求,也彰显了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者和刑事辩护实务工作者们肩负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