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 年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4+7”城市试点以来,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增强药品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净化医药行业环境、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及价格理论为基本理论遵循,借鉴马克思公共经济思想及公共产品相关理论,运用制度经济学、博弈论、药物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与分析方法,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全面研究了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价格机制,并试图回答以下五个问题:(1)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以及集中带量采购本身的属性是什么;(2)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的价格如何形成,又如何被影响;(3)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的价格如何实现,又如何发挥自身的调节功能;(4)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的价格如何被调控,又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国家调控的总体目标;(5)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价格机制存在何种问题,又当如何优化。
全书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一般性分析和特殊性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构建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价格形成机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价格运行机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价格调控机制”三大机制,搭建了政企两方议价博弈模型和药企多方竞价博弈模型,实证分析了带量集采药品价格运行过程中省域中选价格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倒挂问题,并总结了英国和美国药品集中采购的经验做法,最终提出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价格机制优化的导向和路径。
ISBN:978-7-5228-4421-3 2025年0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