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社科荐书 | 没有月饼的日本人如何过中秋?

又是一年中秋时,文献君祝您中秋快乐,阖家欢乐。“中秋”一次最早出现在我国《周礼》一书中,古代帝王常于农历八月十五,三秋之时祭月,故名“中秋节”。“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每逢佳节,与亲人朋友于月下而聚,持桂枝,佐以月饼共赏秋空实乃幸事。而我们的友邻日本,对于中秋又有怎样的诠释?又有哪些习俗?且随文献君一探究竟——

在以月亮运行为基准的农历(太阴太阳历)中,每月朔日(一日)为新月,到十五日即迎来圆月。旧历的秋天是七月、八月、九月三个月。八月处在秋天的正中间,即“中秋”。八月十五日月圆的晚上,人们要举行赏月即“月见”仪式。最初是庆祝农田丰收,摆出各种食品祭祀月亮,然后将其吃掉。

黑川道佑的《日次纪事》(1676)“序”中记述,八月十五日晚上,“今夜不分良贱皆赏明月,各煮芋而食之,故俗称芋明月也”。意思是,这一天从公家到庶民都在赏月,人们都煮白薯吃,所以俗称“芋名月”。“芋名月”的说法广为流传。顺便提一下,江户时代如果单说“芋”,即指芋头。

现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人们也会祭月,不过大部分场合供奉的是芒草、芋头叶、团子、柿子、栗子、芋头、毛豆等。芒草象征的是稻穗。

下面我们通过《守贞谩稿》来看一下幕末人们赏月时的情形。桌子上摆放着供品,团子盛在带座儿的方木盘里,形状各异。江户的团子是圆形的,京都、大阪地区则有点像小白薯,顶部是尖的。书里写道,京阪的月见团子是在黄豆粉里拌入砂糖,做成糖衣,与酱油煮过的小白薯一道盛在方木盘里。现在,在京阪地区,也有果子店将小白薯形状的月见团子用小豆馅儿裹起来出售。团子的数量通常是12 个,有闰月的年份是13 个,不过也有摆15 个或13 个的。另外,只有江户供奉芒草,京阪地区没有这种习俗。

九月十三日也举行赏月仪式。九月十三日夜晚的月亮后来被称为“名月”“豆名月”,有些地方也叫“栗名月”“小麦名月”。京阪地区的供品是连豆萁一起用卤水煮过的毛豆,不供奉芒草。

在江户,除了供奉芒草以外,同八月十五的中秋夜一样,还要供奉带皮的小芋头(煮熟的带皮芋头)、煮栗子、鲜柿子和毛豆。江户的商家由主人向家里人、店伙计发放月见团子,而住在棚屋里的人,则由房东向租客发放小的月见团子。“每人十五颗枪弹,送给所有租客”,“房东送来枪弹十五发”,这些川柳反映了当时的情形。月见团子也被称为“枪弹”,上面锦绘的笸箩里就放了许多“枪弹”。

我们再来通过酒井伴四郎的日记看一下江户的月见团子。万延元年的中秋夜,伴四郎亲自动手用糯米粉制作团子。这糯米粉是经常出入藩邸的商人柏屋送给他的。做出来的团子味道似乎很不错,日记里称“皆美味”。这天,有两位友人送来了团子、芋头和毛豆。傍晚时分有两位友人过来玩,伴四郎招待他们吃了团子。

在江户,中秋节晚上,团子、芋头和毛豆是必备的食物。大概也有吃不完的情况,翌日即十六日晚上,人们还会把头一天吃剩的团子烤着吃。“十六日的夜晚,飘来了酱油的焦煳味”,这首川柳再现了江户城内空气中到处飘着烤团子的酱油香味儿的情景。

虎屋和果子 月下の宴

200331_192x285c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购买链接)

3000岁的和果子

〔日〕青木直己 著

王俊英 译

2019年4月 / 69元

ISBN:978-7-5201-3619-8

从羊羹、馒头、长崎蛋糕等日常生活中广为人们熟知的寻常果子,到只在偶人节、观月等年中例行节日活动中登场的特殊果子,集日本文化精粹于一身的传统点心——和果子是如何发展演变的?《3000岁的和果子》从古代开始,经镰仓时代、室町时代至江户时代,对和果子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精彩的解说,深度解读和果子与外来文化、节庆习俗、茶道、古典文学、地域文化等的关系。从一枚和果子里读懂日本文化,领略3000年的日本史。

200665_192x285c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购买链接)

一个单身赴任下级武士的江户日记

酒井伴四郎幕末食生活

〔日〕青木直己 著

宋爱 译

2019年5月 / 69元

ISBN:978-7-5201-4263-2

江户是日本美食的十字路口,如今称为“和食”的饮食文化体系,即形成于当时的江户。这是一本让人不断流口水的美食日记。寿司、荞麦面,蒲烧鳗鱼,天妇罗,各种鱼类贝类,日式火锅,点心小吃……在伴四郎的一餐一饭里,可以探寻风靡现代世界的日本料理的起源。本书为虎屋研究员、日本饮食文化研究者青木直巳的代表著作,曾先后改编为漫画和NHK时代剧《幕末グルメ ブシメシ!》(幕末美食 武士饭!)。


标签:
上一篇: 社科话题 | 河西走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下一篇: 政坛元老为何也不能阻止日本滑向军国主义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