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政坛元老为何也不能阻止日本滑向军国主义宿命?

微信图片_20190911154859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购买链接)

书名:《元老:近代日本真正的指导者》


作者:(日)伊藤之雄
译者:沈艺、梁艳、李点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9月  
 

明治维新使得日本成为了一个近代国家,开始急速推进工业化,并仿效欧洲建立近代化军队。但在政治上,日本究竟应该建立怎样的政体,维新精英们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以伊藤博文为代表的一批政治家,希望在近代日本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引入政党政治。但政党政治必然要使得军部、军人集团始终处于文官政府的领导之下,所以后者一直竭力寻找、推选自己的前台代言人,甚至让现役将领直接进入政府,担纲组建内阁。

19世纪90年代中期,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甲午战争以后,日本政坛开始形成了一种本意为促进日本朝着民主国家转型的特殊政治制度:元老制度。伊藤博文、山县有朋、黑田清隆、井上馨、松方正义、西乡从道、大山岩、西园寺公望八人先后成为元老。每当日本政府陷入内外政策困局,内阁提交辞呈后,日本天皇就会向在任元老垂询意见,由后者给出由首相内阁留任,或提名他人担任首相的意见。

也就是说,元老制度的事实地位远远高于当时的内阁以及日本国会,考虑到日本天皇的象征性法律地位,可以说,元老的权势要比天皇还要大。他们推举的首相候选人,并不是经由选举产生的,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军部的代言人甚至是现役将领可以直接摇身一变,充当日本政治的台面(首相一职)。

元老制度使得日本的维新精英的政治经验能够比较好的整合起来,用来指导天皇和政府内阁施政,使得日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秩序乱局中能够把握机会,尤其是英国寻求远东地区同盟者以钳制俄国的机遇。上述元老虽然不无军国主义者,但相比日本军部的好战者,前者眼光更为长远,比如对日本关东军暗杀张作霖,以及之后发起九一八事变,扶持建立所谓“满洲国”,在任元老并不赞成。

元老制度显然没有法律依据,其权限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老本身是否具有军方背景(这是其能否管制军部的重要前提),以及与天皇本人的关系。所以,这一制度本身长期饱受诟病,被日本民间舆论抨击为黑幕政治制度,所以无从得到公众支持;而军部越来越激进的少壮军官们对于长期听从老朽钳制,也感到越来越不耐烦。再加上元老制度对于新成为元老而设置的门槛相当高,事实上造就了元老逐渐老去、最后只剩下一位垂垂老矣的代表(西园寺公望)的困境,这当然不能束缚少壮派带领法西斯日本走上“作死”之路(全面侵略中国,进攻美国,席卷东南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引进出版了日本近现代政治外交史研究专家、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伊藤之雄所著的《元老:近代日本真正的指导者》一书。这本书为读者解读了日本近代历史上曾一度强势存在的元老制度。正如书作者所指出的那样,明治天皇愿意接受君主立宪制体系下扮演政治调停者,并远离实际政务(由此可以避免任何政治问题所发起的对天皇的问责)的角色,所以逐渐形成了以维新精英组成的元老制度。

这一制度最初意在内阁变动期间,降低政治动荡,并传输政治经验,并推动日本向着美国、英国式的政党政治过渡。正如《元老:近代日本真正的指导者》书中所提到的那样,伊藤博文等人之外,相当多数的维新精英对于政党政治的接纳程度却并不高。这种情况下,日本的天皇已经退居仪式性君主,而政党政治没有完全得以建立,一头一尾留出了巨大的权力空间——但考虑到多个元老之间的角力,以及不同藩阀势力之间的竞争,使得日本政坛的动荡变得频繁,所以被推举到首相之位的政客必须寄望于以取悦军部和国民的短期主义举动,滥用没有事实约束的巨大权力,才能避免被很快推翻下台。反过来,如果担当日本首相的政客考虑到了日本一国的长期利益,通过和平谈判等方式来争取利益,这等于权力被搁置,日本军部和国民都会觉得这样的首相是个无能笨蛋。

因此,尽管元老制度迟至20世纪20、30年代仍在发挥作用,但留给元老们可供挑选的人选已经越来越狭窄,而且上任后的政客们也将不可避免的背叛元老和天皇的意志。《元老:近代日本真正的指导者》以此指出了日本二战战败的深层次制度原因。



标签:
上一篇: 社科荐书 | 没有月饼的日本人如何过中秋?
下一篇: 会议通知丨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