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译者刘风:翻译哈贝马斯传,挣得比小时工少丨索·恩电台福利

我们曾是太阳下的年轻人

可真理之路并非坦途

它只给了你一双翅膀

趁着太阳尚未升起

请忘掉地平线吧

这里是索·恩电台

你的守夜人

会用声音拓展阅读

知识无界,我们从书出发,却不止步于书。

2018年创立以来,索·恩工作室一直倡导有深度,富趣味,增识见的阅读生活,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具有独特审美的文化产品和知识服务。

当我们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看似静默独处,其实正真实地处于与世界的互动中。书作为载体,不同时空、事件与人在其中堆叠,读来意犹未尽又深知背后体量无穷。书是阶梯,是桥梁,是神奇的百宝箱,是强大的传送门,它们以知识和情感的共鸣将我们联系成跨越地理距离甚至时代阻隔的社群,又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规划着当中每个个体的生命轨迹。现在,我们想更主动、直接地探索触手可及却尚未明晰的一切。

如果说图书以有限的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那么索·恩电台将专注于人与人的对话,自由地探究伴随着知识传递的千般思绪。纸短情长,索·恩电台将与出版社编辑、图书设计师、作者、译者、学者、媒体、读者深度对谈,拓展阅读,传递书本背后值得继续深挖的信息。


接下来,我们就要向大家隆重推出索·恩电台的

第一期访谈节目:

《于尔根·哈贝马斯:知识分子与公共生活》译者访谈

完整音频已上传至喜马拉雅FM“索恩thornbird”(时长01:27:19),

“事情要从2001年讲起……”

刘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毕业,德语同传译者,学术著作译者,译有《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等作品,和哈贝马斯的渊源并非从翻译这本传记才开始。十八年前,《时代周报》驻京记者花久志(Georg Blume)想借哈贝马斯访华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组织一次座谈,最终在时任歌德学院北京分院院长魏松(Markus Wernhard)的支持和多方努力下,成功举办了哈贝马斯与中国知识分子、艺术家的历史性的面对面非正式座谈。而当时担任德国《时代周报》驻京办事处翻译的刘风就是当晚座谈的翻译。

2001年5月10日,《时代周报》刊发了花久志撰写的纪实特稿《社会之痛》,

报道了此次座谈,在德语国家读者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2015年,当出版策划人段其刚联系刘风,询问她是否有兴趣翻译这位世界级学者的传记时,刘风觉得这或许是冥冥中的天意,因为策划人并不知道她的这段故事。传记中译本出版之时又恰逢哈贝马斯90岁生日,多年来紧密关注这位学者的中国读者朋友也再次热议他的思想理论和其作为知识分子多年来活跃在德国,欧洲,乃至全球公共领域的身影。

2019年6月18日,“哈贝马斯,生日快乐——知识分子与公共生活的对话”读书沙龙由社科文献索·恩、新京报·文化客厅、歌德学院、建投书局联合举办

翻译历时三年,成书53万字,个中辛劳和乐趣大概不能一次道尽。于是我们邀请译者刘风老师做客索·恩电台,和我们畅谈哈贝马斯2001年的访华之行及其对中国的印象,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多年来在欧洲的影响力,学者有趣的个人生活史,翻译这本传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学术翻译面临的普遍问题等。

嘉宾:刘风老师

主持人:段其刚老师,社科文献资深出版策划人,索·恩工作室创始人

谈谈哈贝马斯:

“透过思想生成的历史的和生活史的语境去看,思想便带有了一种不同的色彩”

为什么要来中国?

对中国有三个深刻的印象?

早期的三种人生经历对思想之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刘风回忆:哈贝马斯在那次座谈会回答姜文的问题时说,对西方而言,这个国家一直是一个伟大的他者,任谁都有愿望要去一次中国;而西方的学者带着小小的思想行囊来到东方,会觉得自己是双料的野蛮人……中国了解西方远远胜过西方了解中国;在中国,社会政治化的程度远超想象,这帮助他摆脱欧洲中心视角,更好地认识世界……

正如传记作者多姆教授所说,哈贝马斯是一位“行万里路的哲学家”,是名副其实的公共知识分子。生活史与思想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强调直觉对思想形成影响重大。就像哈贝马斯成长中对受歧视和苦难的高度敏感让他深切同情犹太民族的命运,而交流的障碍促使他探索语言交往成功或失败的条件等等,都是不能割裂看待的。

索·恩电台(第一期)《于尔根•哈贝马斯:知识分子与公共生活》译者访谈

谈谈翻译:

“翻译哈贝马斯传,挣得比小时工少”?

作为这本书的编辑,段其刚老师深知翻译《哈贝马斯传》的难度不容小觑。访谈中,段其刚老师专门和刘风老师探讨翻译选词时的考量。虽然哈贝马斯最重要的著作基本上都有中译本了,但是概念译法并非没有争议。同一个理论,大陆和港台的几种译法有各自的理解,译者在作出判断和选择之前必须先沉浸到理论当中,把市面上已出版的原文和译本通通借或买来,读书学习、摘抄梳理、分析比较的时间甚至比执笔翻译的时间要长得多。

译者刘风老师为翻译作准备所用的部分笔记和参考资料

译者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以及出版行业的现实也是这期访谈的重点。站在译者角度,刘风老师认为很难做到译得又快又好,翻译两年和翻译三年的效果绝对不同;站在编辑角度,段其刚老师认为译者翻译周期短、稿酬偏低的确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出版社平衡成本、售价、销量、版权期限等诸多因素也非易事。

被问及付出与收获的比较,刘风老师笑说翻译哈贝马斯传三年下来,挣得还不及家里的小时工阿姨多。这是学术翻译普遍面临的问题,但是当中也有一些收获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节目最后,刘风老师再次向我们推荐《于尔根·哈贝马斯:知识分子与公共生活》这部传记:哈贝马斯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他的丰厚著作共同表达了构建世界公民社会的愿景,单是这一点就足够我们去阅读他的思想史;同时,这本书也写得足够好看,作者自己就是社会学家,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学生,在写哈贝马斯传之前也写过阿多诺传。段其刚老师补充说,多姆教授撰写的这部传记在学者童世骏教授看来,才是大家久已期盼的传记,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比现有的许多思想家传记要好,阅读起来既有挑战,又有乐趣。

收听完整访谈节目请点击阅读原文。欢迎关注喜马拉雅FM“索恩thornbird”,了解出版行业的方方面面,探索书本背后的世界。

电台福利:

为答谢大家对索•恩一年多以来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在9月初随机抽出10位幸运听众,赠送译者签名和赠言的《于尔根·哈贝马斯:知识分子与公共生活》

活动参与方式:关注喜马拉雅FM“索恩thornbird”账号,收听节目后在音频下方留言,中奖结果将在喜马拉雅FM、微博和索恩thornbird公众号文章留言区同步公布,敬请关注。

索·恩电台现已上线,

将用声音丰富阅读体验。

索·恩图书,献给渴望求知和永远好奇的人,

和你一起忘掉地平线。


标签:
上一篇: 社科荐书 | 《神圣的欢爱》
下一篇: 全国学术出版单位高质量发展研讨班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