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社科荐书 | 《佛传与图像:释迦牟尼神话》——图像中的释迦牟尼神话

在佛教神话里中,释迦牟尼的一生被分为降兜率、脱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转轮、涅槃八个阶段,称为“八道成相”。在新著《佛传与图像:释迦牟尼神话》中,赵艳博士结合犍陀罗、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古代遗迹中的佛教图像,在“八道成相”传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释迦牟尼神话划分为诞生、降魔成道、初转法轮、涅槃四个主要部分,成功还原了释迦牟尼从拥有“人性”到获得“神性”,从历史人物到神话人物的转变过程。



本文改编自《佛传与图像:释迦牟尼神话》。


诞生

释迦牟尼的诞生神话主要情节有4个,即托胎灵梦、树下诞生、七步宣言、灌浴太子。

释迦牟尼降生前本已修成菩萨,住在兜率天内院凡四千年。释迦牟尼观察五种因缘(时间、地点、国家、家庭、父母)已经成熟,决定降生人间,要以摩耶夫人为母,度化众生。释迦牟尼托胎的方式是“化象入胎”或“乘象入胎”。

微信图片_20190612094615


化象入胎浮雕

巴尔胡特栏楯 公元前2世纪 

现存最早的“化象入胎”图像

微信图片_20190612094619


化象入胎 

犍陀罗 美国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微信图片_20190612094622


乘象入胎 莫高窟第278窟 隋代

释迦牟尼诞生于迦毗罗卫国的蓝毗尼园无忧树下,摩耶夫人右手攀树枝,释迦牟尼从摩耶夫人的右胁出生。释迦牟尼最终是在“娑罗双树”下涅槃,所以他“生于娑罗树”下,“般涅槃于娑罗树”下,达到了“生”与“死”的统一。

微信图片_20190612094625


树下诞生  

犍陀罗斯瓦特出土  2世纪

在犍陀罗的释迦牟尼诞生图像中还释迦牟尼的树下诞生场景往往和七步宣言、龙浴太子等情节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以表示事件发生的连贯性。

所谓七步宣言,是指释迦牟尼落地自行七步,步步生莲,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宣告:“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我当安之!”

而“龙浴太子”则是指,古代印度的国王即位或者册立太子时,以四海之水灌于王顶之上,谓之“灌顶”。梵文的灌顶即有“驱散”“注入”“授权”之意。灌顶仪式不仅含有祝贺之意,而且意味着王权的授予。这些都暗示释迦牟尼的尊贵和非凡的使命。

微信图片_20190612094628


七步宣言 犍陀罗出土 

1~3世纪  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藏

微信图片_20190612094632


灌浴太子 

犍陀罗地区 白沙瓦博物馆藏

降魔成道

一般认为,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内容之别就在于,前者有“住胎”,后者有“降魔”,因此,“降魔”为小乘佛教之专有内容。事实上,唐宋以来,中土佛教并没有对此做出严格区分。“降魔”“成道”都是大小乘佛教神话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释迦牟尼从人格化向神格化过渡的重要阶段。

降魔(Māra-pramardana),降伏恶魔也。“魔有四种: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今此言魔,正属天魔。”“天魔”是释迦牟尼所破的“四魔”之一,就是“魔王波旬”。波旬是“梵文‘Māra Pāpīyas’的音译,意思为‘罪大恶极的魔罗’”。佛教经典记载,诸佛出世,魔各不同,波旬是“第六天主也,此云恶爱,即释迦牟尼出世,魔王名也”,是扰乱释迦牟尼修行、处心积虑破坏释迦牟尼获得无上智的障碍者。

魔王波旬在扰乱释迦牟尼修行、破坏其获得无上正觉的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式,一是魔女诱惑,二是率领众魔军进攻。魔王波旬的三个女儿分别名为欲染、悦人、爱乐,施展32种方法诱惑释迦牟尼,均以失败告终。魔王波旬的十支军队分别名为贪、厌、饿、渴、欲、懒、惧、疑、怒、骄,这十支军队向释迦牟尼发起进攻,也以失败告终。

微信图片_20190612094636


释迦牟尼降魔成道场景  

犍陀罗布特卡拉出土

微信图片_20190612094639


降魔成道中苦行的释迦牟尼

 2~4世纪  犍陀罗 拉合尔博物馆藏

初转法轮

按照佛教传统的说法,释迦牟尼29岁出家,经过6年的苦行修习,于35岁在菩提伽耶成道,到鹿野苑初转法轮。之后历时45年传教,于80岁逝世。

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意味着佛、法、僧三宝具足,佛教由此有了完备的形态,具备了一个宗教所需的各种基本要素,成为正式的宗教。因此,初转法轮的时间被定为佛教产生的年代,也就是佛教起始的年代。

微信图片_20190612094642


初转法轮 犍陀罗地区出土

约2世纪 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藏

微信图片_20190612094645


初转法轮图 北魏 莫高窟第263窟

微信图片_20190612094648


释迦牟尼说法图  

克孜尔千佛洞  第38窟

涅槃

众多涅槃经将释迦牟尼在拘尸那迦城的婆罗树下的入灭称为“涅槃” 

涅槃世界是佛教主张的存在于现实世界之外的清净、圆满与永恒的彼岸世界。企求脱离现实世界,抵达冥冥中超自然境界的涅槃世界,是释迦牟尼神话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佛教宗教性最集中的反映。

迦牟尼涅槃后,拘尸那揭罗城的末罗族人与佛弟子将佛舍利供养在城中。舍利装在八个七宝坛中,置于狮子七宝座上,重兵守护。

周边以阿阇世王为主的七国国君来城欲分舍利。末罗族人以释迦牟尼寂灭于他们的土地而拒绝,由此引起“争舍利之战”。有一名为突路拏的婆罗门出面调停,将释迦牟尼舍利分为八等份,分与八国,《大般涅槃经》中记述的八分舍利建宝塔的八个国家为:北末罗、南末罗、拔耆、摩揭陀、释迦牟尼、克劳地亚、布罗迦、毗纽韦坡。 这就是所谓的“八王分舍利”。


微信图片_20190612094652


八王分舍利  公元前2世纪

 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藏

微信图片_20190612094655


分发舍利场景 公元2~3世纪 

拉合尔博物馆藏

微信图片_20190612094658


释迦牟尼涅槃后的举哀者  

莫高窟第428窟  北周

释迦牟尼神话


佛传与图像zf-1




标签:
上一篇: 哈贝马斯,生日快乐:知识分子与公共生活 ∣享读会
下一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年会20年致敬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