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中心 > 财经管理

报告精读 |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7~2018)》

本文摘自2019年4月11日第13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的讲话。


我们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成立之初,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凡是市场能自己调节,就由市场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所以在目前的背景之下,要提高区域的竞争能力,就要重新构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里,在全面总结过去40年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成就,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也就是更多的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我们实现了长达4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什么到了今天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我认为,可以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也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过去40年我们更多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成功,我认为有三个基本的前提:

一是短缺经济,凭票证供应供不应求,市场上有大量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存在,这个时候你只需要把生产要素组织起来,生产出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就能加快一个企业,加快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组织能力是超过一个企业,超过其他的市场,所以这个时候更多发挥政府作用就能够加快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的竞争能力。

二是过去40年我们主要存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而这些技术在发达国家对市场检验还是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把这些成熟的经验引入到中国没有风险。

三是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这些在发达国家有现成的经验和样例。这三个前提其实是一个问题,经济工作中存在大量决定性的、无风险的事情时,我们更多发挥政府的作用,可以加快追赶进程,并缩短追赶时间,可以实现挤压式的增长。但是,今天这些条件正在发生改变,比如说过去我们是短缺经济,今天我们面临产能过剩,当面临普遍产能过剩的时候,应该是经济重组,优胜劣汰,需要不断淘汰行业内的低效率企业,从而把生产和市场向高效率的企业转移和集中,这样才能提高行业的集中度、行业的竞争能力、营利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哪一个企业应该发展壮大,哪一个企业应该被淘汰,孰优孰劣呢?这显然不是政府说了算的,应当是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决定出优劣,这已经超出了政府的能力。

再比如说,我们从过去的引进消化吸收为主转变为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科技创新应该往什么方向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科技创新获得成功以后,它的成果能否顺利的实现产业化,实现产业化以后,产品在市场上能否满足消费者需要?这都存在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我们经过40年高速增长之后,和经济工作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的充满风险的事情,在这样新的阶段,如果再更多的依靠政府来配置资源,更多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就很容易犯方向性的错误。当经济工作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的增长风险的时候,我们应当更多的发挥企业的作用,发挥市场的作用,在分散决策的过程当中来分散风险,在不断试错的过程当中找到对的方向。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之后,政府在提升本地区竞争能力的过程中究竟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应当做什么事情,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主要的:

第一,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际上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支持某些企业和某些产业发展的时候,实际上是对其他产业形成了歧视,你应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营造“最多跑一次”的营商环境,去年中国的营商环境国际排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那只是以北京和上海作为蓝本,中国又有多少个省级区域营商环境能够达到北京和上海的水平呢?这就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第三,应当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这就跟过去相比,政府在提升区域竞争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距。过去招商引资,引进一个大的项目,一个大的项目投产,在一个地区,GDP和财政收入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对于政府来说,它的政绩、业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今天当我们主要的工作转变到提高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营商环境、创业创新的生态环境的时候,这些东西往往是很难看得见,也很难摸得着的。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7~2018)zf

(点击即可跳转至购买链接)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7~2018)》

标签:
上一篇: 报告精读 | 汽车工业蓝皮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2...
下一篇: 报告精读 | 《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