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会议预告 | 京津冀青年社会学家新春讲坛(2019)

由中国社会学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中国社会学会学术传播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中国社会学会新春论坛暨京津冀社会学界“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回顾与思考”座谈会将于2019113日(周日)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会议第一阶段为京津冀青年社会学家新春讲坛,由各院校推荐的青年社会学家主讲,通过有料、有趣、有思想的讲述,传播社会学知识,拓展社会学边界,培养学术新人。


时间:13:30-16:00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三层第六会议室


主持人:赵秋雁 北师大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教授


致辞嘉宾:谢寿光 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


(一)

重大自然灾害治理的“中国经验”——汶川地震灾区十年分析


赵延东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演讲内容:汶川地震发生十年来,灾区居民在住房重建与人居环境改善、生计恢复与经济发展、社会心态重建以及灾害文化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重大自然灾害治理的“中国经验”,这种经验包括:党和政府坚强领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举国体制”,以灾区人民需求为指南、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重建规划,创新驱动、发展导向的恢复振兴路径选择等。


(二)


打造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激励机制

——西方“现代企业制度”演化与中国企业高管薪酬体系变革四十年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学研究》编辑部主任,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执行副主编


演讲内容:美国大公司高管薪酬体系有一个历史演进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股东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导致了美国高管薪酬体系的新变化和相应的社会后果。中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也有一个变革过程。国有企业改革之初在学习、借鉴“股东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但也导致了一些负面经济社会后果。近年来,国家在宏观制度层面开始反思和调整包括高管薪酬制度在内的企业治理制度,努力打造以加强党组织领导、强化高管激励与监督并体现劳动者地位的中国特色企业治理模式和高管薪酬制度。


(三)

从股东革命到用户革命: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


 

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


演讲内容: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欧美(主要是美国)的股东革命,其起因是广大分散的股东虽然是企业的出资者,其利益却被管理层忽略。股东革命企图通过金融市场来实现对管理层的监管和激励。今天的互联网企业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们的市场价值和最重要的资产,不是股东贡献的资本,而是用户数量和用户数据。今天的用户就像昔日的股东一样,其权益被忽视,甚至是践踏,需要一场社会运动让用户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这场“用户革命”不仅仅是用户要求维权、确权的社会运动,而且会催生出顺应这个时代潮流的新商业模式。能够首先拥抱和应用这种共治共享的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将会成为下一个互联网时代的GoogleFacebook


(四)

技能形成、技能形成体制及其经济社会学研究想像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演讲内容:对于中国制造而言,依赖比较优势的传统发展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突出表现就是基于低技能、低成本的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平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劳动密集型迈向技术密集型发展方式的转型过程中,国家技能形成体制起到了最为核心作用,成为其重要的比较制度优势。国家技能形成体制分为国家主义、市场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分隔主义四种制度模式。中国的国家技能形成体制呈现明显的碎片化,其间的制度冲突已成为阻碍中国技能生产、劳工保护乃至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深层制度根源。


(五)

“社会”的兴起与中国社会治理变革(1978-2018)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副教授


演讲内容: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治理变革,既是一部社会成长史,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文明化进程。40年的社会治理变革,已然造就了一个整体性的社会领域,“社会”作为一个独立领域日渐生成和崛起,社会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日益增强,社会的自我逻辑和自我价值日益彰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社会治理改革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不仅要处理历史遗留的老问题,而且要面对现代化发展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型格局,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改革的迫切要求。


(六)

中国传统地方治理的复杂结构 —— 以清代咸丰朝巴县档案为例


 

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演讲内容:中国传统地方治理实践是当下地方治理创新的重要经验来源,但传统地方治理本身有着复杂的结构。报告将以清代咸丰朝重庆地方的木洞镇为例,利用“巴县档案”中的史料探究传统地方治理中的多层结构,讲述巡检司、团约、士绅以及知县在地方治理中的不同作用,最终总结为“基于‘地方’的教化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有两个关键点,其一是“基于‘地方’”,其二是“教化治理”。对于当今中国的地方治理创新而言,这两点都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重要历史经验。


点评嘉宾


王天夫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冯仕政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教授

董磊明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教授


会议第二阶段为“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回顾与思考”座谈会,京津冀社会学界各方代表围绕主题展开研讨,为庆祝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智识。


标签: 社会学
上一篇: 书讯 | 郭辉《国家纪念日与现代中国(1912—1949)》
下一篇: 社科文献一周新书单(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