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广州大典研究》集刊创刊座谈会在广州召开

会议现场


2018年12月6日,由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广州大典研究》集刊创刊座谈会在广州召开。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广州大典》主编、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陈建华,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曾伟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等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及媒体界的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


《广州大典研究》集刊由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手打造,每年2期。集刊聚焦刊发广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当代改革开放前沿地和岭南文化中心地的最新研究成果,推进广州历史文献、地方文化的整理和研究,促进相关领域学术交流,发挥学术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座谈会上,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广州大典研究》集刊主编刘平清介绍了集刊的定位、特色,近期目标、远景规划,目前面临的困难,提出下一步的办刊思路。据刘平清主任介绍,《广州大典》由520册书本组成,收录了2000余名作者3500余种文献,分经、史、子、集、丛五部,涉猎领域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诗词歌赋,在拓展、补遗的同时,基本上实现了对2000多年来广府文献抢救、整理和再生性保护的目标。因此,自20154月出版后便引起广泛影响”。《广州大典研究》集刊的创办,目的是通过集刊汇集学界智慧,为正在着手进行的《广州大典》(民国篇)的编撰出版提供更多有益的帮助,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以推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刘平清还提出了未来的办刊思路:一、坚持正确的办刊理念,提高集刊学术质量,注重稿件的学术原创性;二要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明确集刊的学术定位,通过争取学术界的认同,不断扩大集刊的学术影响力;三、坚持务实的办刊作风,与学术界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四、坚持打造优秀集刊的目标,灵活设计栏目,精心组织稿件,突出学术特色,扩大学术传播范围;五、坚持作者队伍建设,大力发掘、扶持优秀青年学者。他希望能在相关各界专家和编辑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推动《广州大典研究》早日跻身优秀集刊的行列中。


广东社科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所长、《海洋史研究》主编李庆新,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戏曲与俗文学研究》集刊主编黄仕忠,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馆长程存洁,广州市文史馆馆员李绪柏等专家学者分别交流了办刊心得和经验,并围绕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拓展优质稿源、加强编辑人员队伍建设等问题,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李哲夫、陈恩维、陈泽泓、林子雄、王桃等专家学者就集刊发展献言献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回顾并介绍了社科文献出版社自2002年以来在国内率先打造集刊平台的历程,他指出,在当下海量信息时代,以专业化为宗旨,以三级学科、专题化、主题化为主要特征的集刊将大放异彩。《广州大典》作为广州的文化名片,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广州大典研究》集刊的创立可谓应时而生,非常有意义。未来集刊研创团队应围绕广州大典文献的研究发现价值,发掘珍贵史料,进一步传播并扩大《广州大典》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并力争将其打造为广州城市史研究的样板,为地方史研究创造典范。


陈建华主任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各位专家学者提供的建议和意见,帮助今后集刊发展定位更为准确。他提出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广州大典研究》集刊应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人文湾区”,特别是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与《广州大典》相配套的一个学术抓手,要扩大稿件来源,争取海外稿件。第二,在精准定位和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广州大典研究》集刊要坚持学术第一,争取把集刊打造成一种南粤文化研究阵地和学术共同体平台。第三,集刊从第三辑起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审稿制度,增加英文目录和英文摘要、关键词,所发文稿都应力求有坚实可靠的材料支撑,尽量避免出现常识上的“硬伤”。第四,集刊应力求兼顾专题内容集刊和综合内容集刊相结合,栏目设置方面可以有一段时期内的相对固定栏目,同时部分栏目可以根据辑刊文稿内容灵活作出增减。第五,集刊征稿与《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专项研究课题项目成果发布相结合,要与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成果发布相结合,可以吸引年轻教师及硕士生、博士生积极投稿,保证集刊稿源丰富且质量会逐步提升。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曾伟玉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曾伟玉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广州大典》副主编曾伟玉主持了座谈会。


座谈会全体人员合影

座谈会全体人员合影


标签: 集刊
上一篇: 《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研究(2017~2018)》新闻发...
下一篇: 2017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