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通往实践的中国文学理论建构

作者:高楠 徐可超 等著 出版时间:2018-11

定       价
¥85
页数:337
书号:978-7-5201-3737-9
关键词:文学理论|实践属性|理论建构
开本:16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新世纪以来文学实践巨大的展开活力及令人震惊的展开规模,对当下国内尚居于主导地位的观念认识论文学理论形成无可规避的促迫。文学并不仅是文本,也不仅是认识对象,它更是实践对象,并且就是实践过程本身。本书研究要点在于揭示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对象的实践性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研究文学理论的实践属性、文学理论的实践逻辑、文学实践的鉴赏与批评活动、文学理论的实践文本学,以及文学理论的实践论研究方法等。

作者简介

高楠,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徐可超,复旦大学文学博士,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目录

第一章 建构以文学实践为对象的中国文学理论

  一 一个关键性提法的纠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由文学纠正为文学实践

  二 文学理论疏离文学实践的现实状况

  三 建构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关联的中介范畴

  四 打通理论、批评及实践界限,在三者的互为场域中建构文学理论

第二章 文学理论构入实践的问题属性

  一 文学理论的观念性误区

  二 文学理论的实践属性

  三 实践总是以问题方式向文学理论现身

  四 文学理论问题研究的语境性与观念化

第三章 文学活动的目的性与实践主体性

  一 文学活动与文学创造

  二 文学创造的合目的性

  三 文学创造与社会生活互动

第四章 实践论的文本阐释学

  一 文学文本实践性的根基在于文本的本体性

  二 文学文本的本体性构建文学文本学的实践性

  三 实践论文本阐释学的阐释运作

第五章 文学文本实践论的特征性阐释

  一 文学文本的实践论特征

  二 文学文本以“反形式”为其形式的特征性

  三 文学文本以“无特征”为其语言的特征性

第六章 实践论文本阐释学的历史性阐释

  一 文学文本实践论的历史阐释

  二 文本历史的不可还原与文本的历史还原

  三 文本阐释的历史性与当代性

第七章 文学文本实践生成的创造个性

  一 文学文本生成的见于现实实践的历史延续性

  二 文学文本生成的创造个性

  三 文学风格与文学流派

第八章 文学实践中的鉴赏活动

  一 实践论的文学鉴赏

  二 文学鉴赏的关系场域效应

  三 文学鉴赏关系场域的特性

第九章 实践论文学批评的理性运作

  一 鉴赏于批评与批评于鉴赏

  二 文学批评的理论建构

  三 实践论文学批评方法举要

第十章 鉴赏与批评的文本超越

  一 鉴赏与批评的文学反馈

  二 鉴赏与批评对于社会生活的互动

  三 鉴赏与批评的超越之维

第十一章 文学接受的选择性与综合性

  一 文学接受的实践特征

  二 文学接受的实践性选择及个性选择

  三 文学接受的实践综合性

第十二章 文学理论的实践论研究方法

  一 有机整体性地研究对象

  二 流变生成性地把握对象

  三 观念敞开性地分析对象

后 记


展开∨

收起∧

编辑推荐

商品评价
100%
0好评
好评(100%)
中评(0%)
差评(0%)
买家印象:
「暂无评价」
「暂无评价」
「暂无评价」
图书排行榜
浏览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