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根在草原:东乌珠穆沁旗定居牧民的生计选择与草原情结

作者:张昆 著 出版时间:2018-08

定       价
¥89.0
页数:266
书号:978-7-5201-3257-2
关键词:蒙古族|游牧|定居|民族迁徙
开本:16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境内,长达三年多田野调查基础上完成的民族志报告。全书以生活于草原腹地典型的蒙古族游牧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东乌旗定居牧民生计选择和草原情结为中心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实践主体如何以其自身的“文化根基”维系和延续游牧生计及其精神世界的动态图景,在此过程中牧民对草原的依恋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简介

张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就职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高等研究院。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田野:选择与进入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相关学术史回顾

第二章 走进田野:东乌旗游牧社会的生存面貌

  第一节 田野点介绍:草原腹地的蒙古民族旗

  第二节 生存环境:气候地貌与生态条件

  第三节 从游牧到定居:草场公有制的终结与家庭经营的开始

  小 结

第三章 在变迁中选择:家庭牧场的生计策略

  第一节 恪守传统:放牧方式与畜群管理

  第二节 转变与适应:家庭牧场的经营实践

  第三节 博弈与互动:生态政策背景下的适应策略

  小 结

第四章 家庭与合作:游牧生计的延续之道

  第一节 多元合作:以家庭为基础的合作策略

  第二节 合作的组织化:合作社的复出与发展

  小 结

第五章 生计与社会:定居之后的牧民生活

  第一节 空间与生活:居住格局转换中的家庭生活

  第二节 意识与贫困:牧业经营中的生活图景

  第三节 以“旗”为视角:牧民的社会分化

  小 结

第六章 自觉与回归:作为游牧基础的精神世界

  第一节 生态观念与文化自觉:敖包祭祀

  第二节 “大传统”与“小传统”合力维系下的那达慕展演

  第三节 寻找失落的草原情结:传统文化与传统教育

  小 结

第七章 结论与探讨

  第一节 从游牧到定居:家庭生计的适应策略

  第二节 游牧经济并未因定居而断裂

  第三节 “动中有定”:精神世界与草原情结

附 录

  附录一 东乌珠穆沁旗历年人口普查情况(1981~2012)

  附录二 东乌珠穆沁旗草场分类系统

  附录三 2013年东乌珠穆沁旗巴彦敖包祭祀活动记录

参考文献

后 记



图目录

图2-1 东乌珠穆沁旗人口变化情况047

图2-2 东乌珠穆沁旗牲畜年末存栏数变化064

图3-1 20世纪中期游牧路线067

图3-2 斯仁家的划区轮牧示意069

图3-3 布和·根登家的划区轮牧示意072

图3-4 杨东家的两地轮牧示意074

图3-5 “东乌旗第三届乌珠穆沁羊节”的获奖牧民091

图3-6 打草场和非打草场对比105

图4-1 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最初的8户牧民联户划区轮牧示意140

图5-1 蒙古包内座次、寝位及设置平面图148

图5-2 笔者在牧民的蒙古包内做调查149

图5-3 蒙古包空间圈层结构150

图5-4 外部空间的砖瓦房、蒙古包及可移动游牧房车152

图5-5 东乌旗牧民居住空间格局155

图6-1 巴彦敖包组织结构190

图6-2 攀登巴彦敖包山路的牧民191

图6-3 额吉敖包祭祀仪式192

图6-4 经过那达慕大会主席台的勒勒车队199

图6-5 蒙古包评比区202

图6-6 勒勒车制作技艺205

图6-7 以“搏克和蒙古象棋”比赛奖金为生的牧民色音孟克特木尔208

图6-8 色音孟克特木尔获得的奖项和奖金208

图6-9 蒙古族服饰传承人正在缝合吊面皮袍210

图6-10 冬季那达慕上穿着熏皮袍的蒙古族青年210

图6-11 马上伊茹勒213

图6-12 笔者和哈斯尔登共同搭建的饭店蒙古包216

图6-13 沙发一角的图勒嘎221

图6-14 农历腊月二十三的旗广场祭火仪式222

图6-15 楼房卧室内的神圣空间223

图6-16 楼房客厅的羔羊耳记环223

图6-17 酒店本命年的沙嘎游戏226

表目录

表2-1 东乌珠穆沁旗历年行政区划045

表2-2 东乌珠穆沁旗东西部降水比较054

表3-1 东乌珠穆沁旗牧民一年的牧事活动075

表3-2 东乌珠穆沁旗各类牲畜所占比例084

表5-1 东乌珠穆沁旗草场承包及整合中的身份分化179


展开∨

收起∧

编辑推荐

商品评价
100%
0好评
好评(100%)
中评(0%)
差评(0%)
买家印象:
「暂无评价」
「暂无评价」
「暂无评价」
图书排行榜
浏览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