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新书速递丨黄盈盈《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

日常与边缘,从常态-非常态的维度上讲,在这些身体类型中交织闪现。

叙述,总是与记忆有关,反之亦然。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会尽量以时间的付出、空间的扩展,来捕捉记忆的微光。

共同的问题,往往是远离了生活,简化了复杂,切割了暧昧,乃至增加了新的污名与偏见。

是否有提问与自我挑战的勇气以及对生活、社会存有怎样的想象,则不仅仅关乎能力,更关乎研究者的学术志向与人文精神。

微信图片_20180509004651

(点击封面可跳转至购买链接)

《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

黄盈盈  著

2018年4月出版



作者简介


黄盈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性、身体、艾滋病、定性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著有《身体、性、性感:对中国城市年轻女性的日常生活研究》(2008)、《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合著,2011)、《性之变:21世纪中国人的性生活》(合著,2013)、《性社会学》(合著,2011)、《我在现场:性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合著,2017)等,并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开放时代》《探索与争鸣》、Global Public Health、 AIDS and Behavior、AIDS Care、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Culture, Health & Sexuality等期刊发表相关论文若干。



书籍简介


Sexology与Sexuality有何区别?


什么是性/别(gender/sexuality)?


Sexuality 所对应的“性”的意义内涵是什么?


中国传统语境下的身体,和西方语境下的身体有何异同?


两者又如何介入了当代中国民间身体观的构建?


带着这些问题,作者首先从“性/别”与“身体”入手,将“身体如何记忆,性/别如何叙事”作为本书关注的核心问题,并以肯尼·普拉莫的故事社会学为基础,在一种批判的人文与社科视角下,努力在中国的变迁社会情境中搭建一个性/别与身体叙事的故事社会学分析框架。


身体与性/别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界尚属前沿,经验研究文献尤其缺乏。黄盈盈在多年田野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对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反思与思考,深入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中的身体问题,特别是女性以及多元性别的身体。


在本书中,我们将看到几类群体的性与身体故事,分别是不同年龄段城市女性、乳腺癌患者、女性艾滋病感染者、加拿大中国移民、变性人等。这些故事,从不同的面向具体地探讨了“中国式”的身体问题,促进身体、性及多元性别领域本土学术语境的形成,以及相关学科在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目录


导论 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

一 “性”与“性/别”的概念创造及扬弃

二 日常生活中的情欲身体

三 讲述性故事

四 本书的性/别与身体故事

 

第一章 经血与性感

一 月经叙事

二 性感身体

 

第二章 带着HIV生活

一 “挖故事”的尴尬

二 带着HIV生活:木木与李纷的择偶故事

三 日常生活的制约

 

第三章 从“疾病”到“残缺”的乳腺癌叙事

一 打开话茬,收集故事

二 可见“CA”细胞:烙上了“乳腺癌”标记的身体

三 掉发与假发:“残缺”的身体形象的浮现与应对

四 切乳与义乳:女性身体形象的破损与重塑

五 乳房缺失的女性身体:亲密关系的挑战与经营

六 嵌入社会的“残缺”身体:自我及社会身份的危机与管理

七 两套叙事的交叉及“残缺”框架的意义

 

第四章 跨越国界的身体与性/别

一 跨国视野下的性/别思考

二 寻找移民,挑选故事

三 身体与性/别的中西方叙述

四 迈向更为日常的“跨国性”:移民故事的扩展思考

 

第五章 一位让访谈者抓狂的变性人

一 “老师,我想换主题”: 初学者碰到了强势的被访者

二 听文姐讲故事

三 个案的扩展及“自主”的条件

 

第六章 无处安放的情欲身体

 

第七章 会议的性政治

一 2007年之前的性话语:讨论的起点与补充

二 对话生态的复杂化

三 学术、政治、经济三方夹击下的性/别研究与运动

四 2007~2017年中国性研究国际研讨会:一个案例

五 新生态下的困境与思考

 

结语 身体如何记忆,性/别如何叙事?——方法学的讨论

一 “不可说”与“记忆的微光”

二 “我要讲”与叙事套路

三 再论“真”与“假”:迈向更为积极的身体与性/别叙事

 

附录一 呈现与感受:转向日常生活中的女性身体

一 注意“身体”:问题的理论背景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 身材、健康和气色:女性身体的三种自我镜像

四 生命历程、亲密关系、流行话语:身体构建的情境因素

五 身体的主体构建与日常生活的特点:概括与讨论

 

附录二 中国性研究国际研讨会(2007~2017年)

 

参考文献



作者自序(节选)


2005年以来,社会情境、研究语境与我的研究生活、心境也都在发生着变化。


首先,中国社会中的性/别有关性/别、身体、叙事、故事等基本概念的解释与使用说明,统一放在导论部分。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调查数据所彰显的中国人在行为、关系、观念等层面的性之变,更为显著的一点就是新媒体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性/别议题的显性化与公共性。各类性/别故事——性侵、扫黄、色情、LGBT、同性婚姻、性教育、性治疗,乃至因为一个公众人物的死亡引发的窒息性自慰与SM的讨论,诸如此类——在不断地被“发现”、被创作,被再创作,被放大、被遗忘……


在消费主义与市场化的刺激下,在众多国际机构的推动下,与媒体故事相伴随的,还有越来越多的性研究与运动所生产的身体与性/别叙事。“不能说的秘密”,在近年日益加码的扫黄与反色情的规制之下,在“不许说”的窥视之下,正在被大声地喊出来:说出你的性!媒体的、科学的、医疗的、亲密关系中的,福柯式的性话语爆炸正在中国发生。


对于这些话语的梳理,对于十余年性/别对话生态的变化与延续、联系与张力的分析,对于热议所透射的叙事结构的剖析是适时而必要的。我越来越觉得,在不断涌现的热议与新事件的背后,在一定时间范畴内,常常透露着万变不离其宗的知识范式与(顽固)立场。


其次,身体研究的语境在发生变化。身体,如果说十年之前在中国的社会科学界依然是“缺席在场”,身体社会学也因此被认为是研究“前沿”的话,则现在已经有人认为身体“过时”了。先不论中国学界是否真的发生过“身体转向”,还是已经“过时”,至少身体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经验研究在不断增加。医学的身体、残障的身体,性感的身体、性别的身体,更为具体的诸如母职体验、性别气质、器官移植、乳腺癌、身体打扮、整形美容、变性等议题开始出现,其中不乏有趣且重要的研究成果。


对于“性/别与身体”的现实社会背景与研究语境的变迁与进展进行细致梳理与批判且积极的分析,非常重要。


就我自己而言,在这段时间,除了延续硕士阶段的研究,持续关注“小姐”与“红灯区”相关的议题之外,也回应自己在博士研究中提出的“下一步计划”:继续在性/别与身体社会学的框架下开展具体的日常生活经验研究,在构建身体社会学的中国语境之路上继续探索。


以“身体与性/别的社会学经验研究”项目为基础,以学生们的毕业论文为推动力,2007年以来,我们分别以月经、乳腺癌、色情、性别气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身体与亲密关系、妇科、变性、健身、婚姻家庭中的性/别、老年人的身体与性、自慰、生育叙事以及校园空间与大学生情爱实践为主题,从主体理解与日常实践两个角度出发探讨生活中的身体,尤其是女性以及多元性别的身体。学生们各自的作业已经顺利提交了,我的研究却迟迟没能结项,积攒下一串串的问题。


如何将这一个个小的研究点串起来进行更为整体性的思考?如何把具体的性/别态身体放置在社会变迁乃至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展现身体的多样、多变、复杂、暧昧?在社会变迁与生活日常中,如何倾听研究情境中的性/别故事?如何批判地审视各类性/别与身体叙事的创作与展演的社会过程?如何走出个案,选择合适的片段将其串成一个有趣且重要的社会学故事?


回应这些问题是本书的主要目的,也是写作初衷。

上一篇: 王奇生:各方视野中的《新青年》
下一篇: 新书速递 | 景朝阳《中国事业单位: 基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