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中心 > 财经管理

报告精读 | 河北经济蓝皮书: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7)

2018年3月24日,由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办的《河北经济蓝皮书: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河北工业大学举行。本报告由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北省新型智库培育单位和河北省软科学基地“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撰写而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三大标志性节点:一是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自此进入实质推进阶段;二是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协同发展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重要阶段;三是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正式设立,标志着当前京津冀协同一体化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有必要的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总结。有鉴于此,该书在进行广泛调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京津冀三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对协同发展阶段性进展及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全书由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等三部分组成,共13篇研究报告。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做了深刻地剖析,也对京津冀协同的发展趋势做了前瞻性预测,并对一些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总报告构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评价体系,评估并对比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在创新协同发展、产业协同发展、交通协同发展、生态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和市场协同发展六个领域近10年期间的进展与不足:从地区角度来看,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综合指数整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增长速度相对平稳,这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形势稳定并且战略实施已经取得了成效;然而,也应看到天津、河北两地在协同发展指标得分上面远远落后于北京,并且天津、河北与北京的差距并未缩小,部分时期的差距甚至在逐渐拉大。一方面,由于天津、河北地区的资源禀赋在一开始便落后于北京,“输在了起跑线上”;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各地对于协同发展战略存在着执行缺陷,北京地区对于天津和河北的辐射带动效应不足。地区之间差异难以缩小的问题将是今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值得注意与反思的问题。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近期目标是在产业、交通、生态三大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2014-2016的三年间,在产业一体化方面,京津冀三地差异化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产业链对接延伸初见成效,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在交通一体化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率先发布,区域交通网络正由“单中心放射状”格局向“四纵四横一环”的网络化格局转变;在生态一体化方面,通过多部门联动,京津冀三地联合出台了诸如《关于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实施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林业生态率先突破框架协议》等多项政策,并在工业能耗、节能减排、大气治理城市生态系统还原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进展。


为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中共中央决定在河北省设立雄安新区。一方面,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布局,雄安新区将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并作为一个反磁力中心,减弱北京对资源要素的强大吸引力,有效缓解北京的大城市病;另一方面,还将带动雄安周边乃至整个河北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失衡问题。可以说雄安新区的设立盘活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盘棋。然而,如果只注意到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而忽视这里是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就看不到雄安新区设计初衷的根本所在。雄安新区的设立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服务京津冀。它更长远的战略意义,在于探索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新模式,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成为引领全国创新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2017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产业、交通和生态领域率先取得突破的节点年,分报告分别围绕京津冀产业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生态一体化及地区创新发展进行论述,探讨了京津冀制造业产业转移的现状及趋势、互联网发展对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影响、高铁联网对京津冀城市群时空格局重塑、京津冀大气污染的时空格局及污染治理及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和产业一体化等重大命题。


专题报告则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进行了研讨,分析了创新驱动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城乡统筹与京津冀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中关村为核心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与津冀协同引领、“环京津贫困带”发展出路、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河北省县域农业生产等核心专题。


微信截图_20180326170125

(点击封面可跳转至购买链接)

《河北经济蓝皮书: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7)》

张贵 吕荣杰 金浩 等著

出版时间:2017-12


四年来,天津日益完善自己“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

就天津地区来说,自从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天津市携手北京市、河北省在产业、交通、生态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大力推动协同发展。四年来,天津日益完善自己“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


四年来,天津坚决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积极支持北京疏解整治工作。滨海新区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累计引进疏解项目2500余个,协议投资额逾3500亿元。2016年11月22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揭牌,目前已引进2900余个项目,新增注册企业累计319家。交通方面,京津冀三地高速ETC收费已实现全覆盖,并且有13个以上的地级市城市交通一卡通实现了全覆盖。随着京唐城际、京雄城际以及京雄、京张高铁的陆续建成,“三地半小时的通勤圈将会初步形成”。天津与河北深化港口群合作,在北京、河北建立了一批无水港,大幅提高了通关效率。生态领域,天津携手京冀大力推进污染联防联控联治:目前,京津冀“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已出台;京津风沙源治理造林5.77万亩;2017年上半年,天津与河北正式签订《关于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共护水环境……目前区域内大气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7年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39.6%,天津市PM2.5浓度降至62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35.4%。天津能耗逐年降低,2017年天津市28个工业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天津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的同时,存在与区域发展悬殊、产业同构加剧、环境问题依旧严重的问题

在肯定天津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总报告也指出天津市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一是区域发展差距悬殊。京津冀三地,尤其是北京、天津与河北之间差距过大一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致力解决的问题。2014年北京、天津的人均GDP分别为河北的2.50、2.63倍,到2017北京、天津的人均GDP为河北的2.69、2.48倍,三地差距并未明显缩小,依旧悬殊。二是产业同构加剧。2014-2016年京津、津冀三次产业同构系数分别由0.871上升到0.897、由0.974上升到0.976。三是环境问题依旧严重。天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依然十分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超过环境容量,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变化。2017年天津PM2.5浓度降至62微克/立方米,但仍超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0.77倍,NO2年均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40微克/立方米)0.25倍,PM10超过国家标准(70微克/立方米)0.34倍。


天津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蓝皮书认为天津市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联合北京进行“双城联动”,深化各领域对接合作,共同发挥双引擎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优势互补的共赢发展。二是滨海新区要注意加强与雄安新区间的互促互动。滨海新区要站在京津冀整体,而非只是天津市的视角上,以高标准的雄安新区为标杆,进行高起点谋划,全面再造和升级。注重加大与雄安新区的全面合作,如利用港口优势,为雄安提供更便捷的“海上门户”,从而实现与雄安新区的互促互动、开放共赢。三是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止科技创新,还要进行制度创新等全方面的改革创新。四是加强天津自贸区制度创新建设,并推动创新成果向京津冀其他地区延伸推广,打造高水平的为对外开放平台,为推动京津冀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做出贡献。


2007-2016年,京津冀互联网普及率增长趋势非常明显,但天津始终落后于京冀两地。

在2007-2016年之间,天津地区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始终落后于北京与河北地区。从2009年开始,河北地区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增长率开始高于北京、天津两地,在2009年-2016年之间,河北地区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始终居于三地之首。从平均水平看,京津冀区域整体的平均率呈上升状态,表明京津冀区域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即互联网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自从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地携手在产业、交通、生态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大力推动协同发展。四年来,三地日益完善各自的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核心功能,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

四年来,北京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992家,调整疏解各类区域型专业市场594家。同时高速发展高精尖产业,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北京创新资源外溢不断提速:2017年1-11月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52.2亿元,同比增长32.8%;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公司、子公司累计达到3049、3100家。其中曹妃甸示范区累计签约北京项目129个,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累计319家。交通方面,京2014年以来已经打通了京台、京港澳、京昆、首都地区环线等12条高速“断头路”和干线公路“瓶颈路”,共计1400余公里,通车里程达到6500公里。到2017年底,京津冀区域内,高速公路“断头路”成为历史。三地高速ETC收费已实现全覆盖,且有13个以上的地级市城市交通一卡通实现了全覆盖。随着京唐城际、京雄城际以及京雄、京张高铁的陆续建成,“三地半小时的通勤圈将会初步形成”。生态领域,三地携手大力推进污染联防联控联治:目前,京津冀“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台;2017年上半年,河北省与天津市正式签订《关于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2017年,河北省还完成张家口冬奥会赛区及周边万亩以上造林工程片区建设31处,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造林绿化81万亩,太行山绿化237万亩……目前区域内大气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7年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39.6%。三地能耗逐年下降,2017年北京、河北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7.3%、5.0%。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几点建议

蓝皮书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北京、天津进行“双城联动”,深化各领域对接合作,共同发挥双引擎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优势互补的共赢发展。二是加强滨海新区与雄安新区间的互促互动。尤其是滨海新区要站在京津冀整体,而非只是天津市的视角上,以高标准的雄安新区为标杆,全面再造和升级。并注重与雄安新区的全面合作,实现互促互动、开放共赢。三是加强对外开放,推动天津自贸区制度创新建设,并引导创新成果向京津冀其他地区延伸推广,打造高水平的为对外开放平台,为推动京津冀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做出贡献。四是创新驱动。进行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全方面的改革创新,通过协同发展与创新驱动,将京津冀打造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应对全国化新挑战。 


京津冀三地所处工业化阶段不同,制造业互补性较强,三地对产业分工协作的需求迫切

京津冀三地所处工业化阶段不同,制造业互补性较强,制造业发展重心不同,三地对产业分工协作的需求迫切。


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科技、国际交往的中心地位,农业所占比重较小,现代服务业和科技相对发达,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的模式,处于后工业时代。产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存在产业结构梯度,为京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基础。


京津冀制造产业转移,面临企业制造网络弱、空间制约、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转型不足的问题

(1)京津冀地区科技资源优势突出,为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但京津冀三地企业制造网络弱,持续创新能力亟需提升。


京津冀三地制造业细分产业结构差异较大,三地制造产业占比呈现显著不同。然而,京津冀区域内创新分工格局尚未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不充分,科技资源共享不足,三地科技创新协同转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任务比较艰巨。


(2)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三地城市梯度层次差异较大,从空间上制约了制造业协同发展。


北京和天津分别为京津冀特大城市,而中间层的大城市数量过少,人口在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仅有唐山市一个,城市群主要为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没有形成有效承接京津制造业的次级核心,区域间难以形成深度梯度合作。


(3)京津冀制造业智能化具备一定基础,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还有提升空间,尤其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转型还远远不足。


从京津冀协同体系来看,由于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共享不足,缺少跨省级的信息化协同平台,北京先进的信息技术无法有效联接津冀制造产业链各环节,智能化与产业链对接不充分。


京津冀制造业转移与协同发展思路与突破

(1)进一步完善京津冀政府间高层协作机制,加强三方政府间联动长效合作,探索创新功能区共建和跨域管理体制,构建京津冀创新资源“汇集区”和创新成果的“扩散源”,建立承接制造产业转移园与产业转移示范区,形成若干具有鲜明发展特色和竞争力的制造产业集群。


(2)进一步打破京津冀制造产业行业同构导致资源错配,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新配置,降低区域间经济联系的交易成本。将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与区域协同发展相结合,逐步形成地域分工合理、产业间联系紧凑的区域制造产业链布局,降低市场准入和退出门槛。


(3)树立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打造新的京津冀制造产业循环路径与网络,实现整个区域产业“共赢发展”。


(4)加快完善京津冀三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围绕京津冀制造业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领域,加强污染防治、环境标准对接、环保技术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制定促进制造企业技术进步的产业技术政策,完善京津冀区域合作项目实施生态化保障机制。


2007-2016年,京津冀互联网普及率增长趋势非常明显,河北表现得尤为抢眼;京津冀三地互联网经济产值不断提升,但河北始终落后于京、津两地

在2007-2016年之间,天津地区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始终落后于北京与河北地区。从2009年开始,河北地区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增长率开始高于北京、天津两地,在2009年-2016年之间,河北地区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始终居于三地之首。从平均水平看,京津冀区域整体的平均率呈上升状态,表明京津冀区域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即互联网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在分析互联网经济产值(iout pval)时,用通过CPI调整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利润总额来衡量。在2007-2011年之间,北京的利润总额始终位于第一,天津居于第二,而河北始终名列最后;从2012-2015年,天津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利润总额开始超过北京地区进而居于第一,北京居于第二,河北始终居于第三并且落后京津两地的幅度很大。在2012-2015年之间,北京的利润总额始终徘徊在2007年的水平附近,而天津和河北的利润总额与2007年相比,增长幅度达到了1倍甚至更高,但河北的利润总额仍大幅落后于北京地区。

上一篇: 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到底是怎样的?
下一篇: 报告精读 | 河南经济蓝皮书:2018年河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