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新书速递 | 清华社会学讲义:《批判教育社会学九讲》

本书分九讲对批判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和梳理,内容涉及符应理论、生产与再生产理论、文化资本理论等,对于读者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教育、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进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批判教育社会学九讲(清华社会学讲义)(978-7-5201-1559-9)w

(点击封面图可跳转购买链接)


《批判教育社会学九讲》

黄庭康 著

2017年12月 | 定价69.00元

ISBN:978-7-5201-1559-9 


作者简介


黄庭康,中国香港出生及长大,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士(主修社会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教育政策博士,现任职于中国台湾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


2002年出版专著 Hegemonies Compared: State Formation and Chinese School Politics in Postwar Singapore and Hong Kong (New York, Routledge);2008年出版该书中译本《比较霸权:战后新加坡及香港的华文学校政治》(台北:群学出版有限公司)。过去二十多年一直以历史比较社会学方法探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新加坡等华人社会的教育发展,研究成果刊载于《台湾社会学刊》、《教育研究集刊》、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History of Education、History of Education Quarterly及Journal of Historical Sociology等学术期刊。


内容简介


学校教育是再制不平等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批判教育社会学剖析教育与权力的关系。本书介绍批判教育学的起源以及主要理论观点,并通过鲍尔斯(Samuel Bowles)、葛兰西(Antonio Gramsci)、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及阿普尔(Michael Apple)的概念反思学校教育如何延续国家权力及阶级宰制。全书分成九个主题,通过对经典作品的介绍,作者希望能帮助读者掌握批判教育社会学的精髓,并进一步反思中国教育之中的不平等现象,为中国的教育研究开展不一样的道路。

目录


第一讲 符应理论与批判教育社会学的起源
第二讲 矛盾的再生产与再生产的矛盾
第三讲 符号暴力、文化资本与阶级再生产
第四讲 课程符码、阶级与社会控制
第五讲 教育论述、教育机制与符码理论的重构
第六讲 霸权、意识形态与课程
第七讲 资本的形式与转换
第八讲 学术人与教育场域的自主性
第九讲 古典社会学大师论教育思想的演进

参考文献

索 引    

序言摘选


《批判教育社会学九讲》是我根据在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开讲的研究所课程讲稿发展而成的一份教材,也是我过去多年在教育社会学研究耕耘的部分研究成果。本书每一讲都从批判教育社会学的经典论著(通常以一部专著为核心)出发,解释它的中心论点、贡献与引起的争议。


九讲总共讨论了11本专著及1篇文章。我做这样的安排,是因为我相信要做出优秀的批判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必须先深入阅读大师的理论经典。本书所讨论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复杂而抽象,其中大部分作者的写作内容并不显浅易懂。中文世界的读者可能需要一架与西方批判教育社会学连接的桥梁──一部以尽量浅白的文字介绍批判教育社会学经典的中文著作。


笔者在过去20多年曾多次阅读本书讨论的经典作品、运用它们的概念及洞见进行历史比较研究,并把大师的理论与经验资料对话。笔者希望能够藉这书把对经典理论的些许心得跟读者分享。在写作本书时,笔者特别注意要多应用过往研究、读书及生活观察累积的实例来解释抽象的理论及概念,多分享笔者对理论的反思及批判,并对如何运用大师理论做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另外,因为批判教育社会学起源于西方,理论建构都受到西方的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直接套用于亚洲社会。为了让中文世界的学者从经典作品吸取智慧之余不忽略亚洲社会的特殊性,本书大部分章节都有讨论这些理论对西方以外社会的适用性。笔者期望更多中文世界的学者利用所处社会的案例与西方理论进行对话,一起朝批判教育社会学“去西方中心化”的目标努力。

上一篇: 隐遁社会 | 斗蟋、熟人社会与“关系”互惠
下一篇: 新书速递∣港澳社会:发展视角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