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安部公房:漩涡中的城市人

安部公房是日本当代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在日本现当代作家群体中,他的创作可以说是独特的,既具有世界性色彩,同时也未脱离日本本土的现实,他的创作代表着日本当代文学的先锋性、探索性、深刻性。但是,相对于安部公房的文学地位,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显得很不相称,特别是在我国日本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显得十分薄弱,而且对其研究的范畴也十分狭窄。

这部著作就是以她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完成的,在这部著述中她将研究的重心放在了20世纪60年代后安部公房所创作的中长篇小说上。在细致的解读之中,试图以小说中的都市背景为切入点,对安部公房笔下的都市空间、都市人形象进行解析,深入挖掘安部公房对日本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揭示安部公房中后期小说创作的特点。这一研究具有创新意义,不仅可以填补我国安部公房小说研究领域的空白,同时也可以在安部公房小说作品的研究上与国际同行学者进行对话。


3.22安部公房

点击购买 李讴琳《安部公房:都市中的文艺先锋》


第四章 节选>>>

作为安部公房以及日本战后文坛的代表作,很多评论家就《砂女》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高野斗志美的《安部公房论》、渡边广士的《安部公房》,以及冈庭升的《花田清辉和安部公房》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论中都涉及这部作品。在1988年8月有精堂出版的《近代小说研究必备3》(『近代小説研究必携3』)中,日高昭二发表了关于《砂女》的作品研究史。2003年6月株式会社出版发行了系列丛书《近代文学作品论集成》(『近代文学作品論集成』),其中第19册就是由石崎等编著的《安部公房〈砂女〉作品论》(『安部公房「砂女」作品論集』)。这本论集集中了21篇经典评论,时间跨度从《砂女》问世时到21世纪的2002年,是目前了解《砂女》研究史和研究成果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上述的主要评论,一般都对《砂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评论分析的角度也各有不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将现代的日常现实的状况重叠在沙的形象当中,在与此做斗争的男子身上看到今天生的样态。这一评价已经成为关于《砂女》的常识。


《砂女》的主要情节,描写了一个男子为了追求梦想而逃离沙的状况,但却被囚禁于另一个沙的现实当中。他曾为了寻找出口而焦躁不安,而当他终于找到出口的时候,却踏步不前了。这部作品讲述的是日常的危机状况和变革者的姿态。作品的生命还不仅仅局限于此。


我在阅读《砂女》的时候,感受到了一种创造的喜悦……创造,就是在和事物的对决当中改变事物。而且,在改变事物的同时改变自身……改变事物就要进一步作用于事物。为了改变状况,我们就必须不断敲击包围我们状况的墙壁,用身体碰撞,和墙壁进行斗争。那时,让人感到绝望的状况就会自然而然地崩溃,出现缝隙,在黑暗中射入一道光线,暗示从偶然或是宿命中获得的解放,向人露出微笑。《砂女》就描写了这样的创造。


《砂女》把想象和现实、艺术性和大众性、性和健康、现代性和永恒性这些相反空间的东西精彩地进行一元结合,是一部充满活力的作品。


3.22安部公房追加

安部公房


与沙的流动形成鲜明对比的现实,让主人公感到“郁闷”。而作者笔下的这一现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在《砂女》中有这样一段关于报纸的表述:“报纸上的报道没有什么变化……《法人税贪污波及市府》……《总评即将针对不断发生的作业中止发表意见》……《母亲勒死两个孩子后服毒》……《汽车被盗频发新生活产生新犯罪?》……《匿名少女连续三年送花到派出所》……《东京奥运会预算起纠纷》……《今日两少女再遭歹徒毒手》……《被安眠药束缚的校园青春》……《股价秋风瑟》……《小偷学校免费上课男女都招通过考试还有毕业证》。”物质日益丰富的社会并不一定同时拥有安定和平静,旧有秩序的消失和道德观念的改变让社会充满了不安定因素。这些充斥在报纸上的各种负面社会新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当时日本都市的社会状况。男主人公对这些报道发出了感叹:“这些东西都不是必要的……日常可能就是这样吧。”在作者的笔下,市民的生活有着相似的倦怠和灰暗:“阳光充沛的夏日只在小说和电影中才会出现。现实中谦恭的小市民,在星期日只能闲躺着度过,身下垫的报纸的政治栏里充满着硝烟味……磁石盖子的保温瓶、罐装的果汁……排着长队等待租到1小时50日元的小船,还有湖面漂浮的死鱼和铅色的浮沫……最后,因为疲劳而开始腐烂的拥挤电车……谁都知道这是事实,可是正因为大家都不愿承认自己是上当的傻子,所以才在灰色的画布上拼命地模仿着虚幻的祭礼。满脸胡子茬儿的可怜父亲们,推搡着哭闹的孩子,非要让他们说这是快乐的星期日。”大家都迫切地想要了解他人的生活是否和自己相同,这是因为,“人们被日常的灰色所包围侵蚀,连皮肤的颜色都变成了灰色……他们单单是想到别人带有灰色以外其他的色彩——无论是红、蓝,还是绿,就会陷入难以忍受的自我厌恶中”。

人们为了逃离死亡、为了更好地生存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反过来开始束缚人的行为,各种各样的证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协议书、执照、身份证、使用许可证、权力书、认可证、登记证”等等,人们持有无穷无尽的证明,还依然日夜不安地担心是不是有些东西忘记去证明了。就连人最基本的性,都“完全被证书的斗篷所覆盖”,脱离了与它紧密相关的、由人的意志所决定的爱情。社会秩序要求人们通过这些纸片对自己进行确认和管理,将都市里的生活者们塑造成产业社会中生产线上源源不断流出的、有着相同规格和标准的商品,却让人们忘记了“人”这一主体本身,需要有变化的可能性与自我的特征。

都市生活者们感到空虚,又为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奈。人们迫切需要重新寻找自我、寻找理想,却又缺乏指引,在纷繁的都市中独自摸索。大多数的人也许在随波逐流,也可能有少部分人在尝试选择不同的道路。安部公房为这一类不同于大多数的人设置了“失踪”的道路。于是,《砂女》在开篇就告诉我们,这时候人失踪的案例并不少见,据统计,一年有几百起。而作者笔下的失踪者又有着不同的归宿,《砂女》的男主人公仁木顺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时期,生活在都市,最终却在都市里消失踪迹的一个普通人。他是一名31岁的教师,工作普通、相貌平平,热爱自然科学,喜欢捕捉昆虫制作标本。作者通过对他的生活进行描述,将当时日本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在读者面前展露无遗。人的姓名的最基本功能便是将自我与他人区分开来,这也代表着人的社会性,而作者在小说中却一直称呼他为“男人”,也许正是要表现他在人群当中的普通,同时将他的社会性等属性摒弃,来赤裸裸地描绘他作为人的生存状态。

教师这个职业,对于他来说,仅仅是一个谋生手段,而不是他愿意投入热情的事业,因为他对这项工作本来就抱有根本性的疑问。教师需要教育学生,“人生是有依托的”,而这是他并不同意的观点。他觉得这是在“让学生相信没有的东西”,是一种“幻想教育”。虽然当时的他还没有完全清晰地整理自己的思路,但是他被本为固体,却有着流体力学性质的沙所深深吸引,他觉得应该化身为沙,用沙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而且学生本身也就如同沙一般。但他感受到的现实情况却是,“……学生们一年年像河水一样从身边流去,只有教师总是必须留下,像深埋河底的石头一样。希望只是给别人说的东西,而不会在自己的梦里出现。他们感觉自己像是没有用处的破烂,陷入孤独的自虐……”这样的工作,带给人的仅仅是年复一年的机械性重复,没有创新,更看不到光明的前景,人生的理想、意义和价值也就更如海市蜃楼一般空虚。当他发现自己被困在沙穴中无法脱身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对像我这样有工作的人来说,要是休假超过计划半天,损失都大得很”,并且主张:“我老老实实地纳税,有正式的户籍”,“有同事,还有工会组织,我们受教育委员会和PTA的管辖”。我们可以从这些只言片语中读出,让男人急欲回到城市的首要原因,不是他对工作和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或是对家人的牵挂,而是固有社会规范给他的限制和压力。这些规范已经成为扎根于他心灵的一部分,替代了他的意志在指挥着生活。而且,这些规范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拯救他,而仅仅是在最终抹杀了他在规范中存在的依据。

让男人感到失望的不仅仅是工作,还有人际关系。在他对同事们的回忆中可以看到,“像教师这样被嫉妒虫缠上的人真是不少见”,他们“会彻底成为多疑的有德之士,不断去告发别人的越轨行为。过于憧憬为所欲为,然而又禁不住憎恨它”。男人空闲时喜爱捕捉昆虫,这种纯粹个人的兴趣爱好也避免不了被干扰的命运,它被定义为精神缺陷的表现,还被加以“占有欲旺盛”“极端排他”“小偷小摸”等注释。当他故意隐瞒自己的休假行踪时,同事们都嫉妒得表现出了焦躁。而当他被警方确定为失踪之时,他们却没有表露出丝毫的担心或同情,而是对他的失踪原因充满了好奇,猜测着究竟是因为“男女关系”自杀还是“厌世自杀”。尽管男人对与周围人的交往并未抱有特别的期待,但还是多

少有一个比较信任的朋友“莫比乌斯圈圈”(mobius circle)。这位朋友热衷于工会活动,略微驼背,总是一副刚洗完脸、眼睛微肿的样子。“莫比乌斯圈圈” 原本指的是将扭转了一次的纸带两端粘起来做成的纸圈。普通的纸圈拥有双侧曲面,而莫比乌斯圈圈则只有一个单侧曲面,它形成的空间分不出正反,如果有一只小虫在莫比乌斯圈圈上爬行,它将不用跨越边界就能走遍整个曲面。“莫比乌斯圈圈”这个绰号来自别人带有些称赞意味的揶揄,因为这位朋友总是能够将工会活动与私生活像“莫比乌斯圈圈”那样完美地衔接起来,他待人的态度也像莫比乌斯的神秘空间那样暧昧而玲珑。男人把他当作朋友,原因并不在于两人之间能互相理解,产生共鸣,只是由于“莫比乌斯圈圈”和其他人相比,其圆滑的处世态度,使其能够在表面上对别人的想法忍耐而已。然而,这样一位朋友在面对他故意隐瞒休假时,也表露出了妒意,这使男人与人交往的企盼又一次遭到挫折。主人公与周围人的关系,给我们揭示出了残酷的现实——在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他们真正关心的仅仅是自我这一个体的存在,对他人的关注,只是来源于畸形的好奇以及妒忌,人们之间非但谈不上理解、信任,连最基本的同情心都开始消失了。

主人公在外部空间没有找到能够真心沟通的人,在家庭当中,他和妻子的关系也并不融洽。虽然两年零四个月的共同生活让他们之间多少存在些感情,但是对于婚姻的本质这类家庭的基本问题,他们各持己见。他盼望着婚姻如同开垦荒地一般具有创造和新生,而妻子仅仅把婚姻看作“狭窄房屋的扩建”。长期以来的拉锯战使他们丧失了热情。仁木从前得过淋病,现在对自己是否痊愈依然没有信心。妻子并不愿意和他共同面对这样的现实,非但没有安慰他,还将他无情地称为“精神上的性病患者”。这样的话,使得仁木认识到,妻子生活的主角是她自己,她并没有真正将他纳入她自己的生活,两个人虽然朝夕相处,相互间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障碍。城市里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及它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可见一斑。

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缺失,以及同情与关心的缺乏,让男人在感情上陷入孤独。单调重复、一成不变的工作也让他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面对着固有的社会秩序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义务,他虽然觉得厌烦和无意义,却又充满着无力感。这种以固定、僵化、千篇一律为特征的生活,使男人失去了对都市的热爱,他把在休息日里远离都市,去野外捕捉昆虫的爱好,当作了对现实生活的暂时性逃避,当作了自己精神世界的片刻自由和宁静。更重要的是,他将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寄托在了昆虫收集上,梦想着找到新的昆虫品种,让自己的姓名也能恒久地留在昆虫图鉴上,以此来获得生活上的突破。然而,昆虫图鉴的恒久性恰恰来源于他所反感、抵触的社会秩序,他是在向自己否定的东西寻求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所以即使这个梦想得以实现,也并不能给他的生活带来实质上的变化。他认识到这一点,却得益于沙丘中的监禁生活。这里的点点滴滴让他有了机会再次审视都市、审视自己的生活,也使他在拼命寻找自由的过程中看到人生的新起点,领悟到人生的新意义。3.22安部公房尾标


①高野志美、『増補安部公房論』、花神社、1979年7月、第59頁。

②渡辺広士、『安部公房』、審美社、1976年9月、第79頁。

③佐佐木基一、「脱出超克―『砂女』論―」、『日本文学研究資料叢書34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日本文学研究資料刊行会編、有精堂、1989年10、第五版、第18頁。

④野敏郎、「砂女」、『安部公房「砂女」作品論集』出版、2003年、第32頁。


标签: 文学外国文学
上一篇: 第四产业的兴起 |《第四次变革:智力经济时代的产业与...
下一篇: 何故为敌: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冲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