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中心 > 社会政法

报告精读 | 旅游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2018年1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旅游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旅游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本年度“旅游绿皮书”以“新时代下中国旅游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通过两篇主报告和20余篇专题报告,对2017~2018年中国旅游发展进行了透视和前瞻,并对全球旅游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重点剖析。


主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经济温和复苏,但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全球旅游全面增长,增速继续高于GDP,欧洲反“过度旅游”引发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广泛关注。2017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推进,为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旅游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旅游及相关领域的改革,正在破解困扰旅游发展的一些难题;产业融合趋势在政策推动和产业实践两个层面得到强化;旅游投资热潮涌动,部分领域可能存在投资过度的隐患;一系列新标准的出台和实施,将引导旅游新兴业态实现健康发展;乡村旅游高潮迭起,旅游精准扶贫全面推进;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旅游业仍有较大作用可待发挥;世界性旅游组织、旅游会议和活动的增多,强化了中国与世界的互动。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推进旅游发展改革和创新,发挥旅游作为美好生活风向标、社会融合黏结剂、深化改革突破口、对外开放前沿地、区域发展联动机、现代经济创新者、生态文明引领者、现代治理折射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者的重要作用,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640



全面深化改革为我国旅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总报告指出,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7次会议,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推进相关改革举措。例如:(1)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持续推进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2)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营改增政策进一步实施;(3)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得以加强;(4)在国企国资改革方面,中央企业兼并重组、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专项工作等持续推进;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等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5)在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人地挂钩、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细化和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稳步推进;(6)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等稳步推进,三江源等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完成,《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出台。


上述领域改革的推进,尤其是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举措,正在逐渐消除旅游发展所面临的产业要素和支撑条件等方面的制约,为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旅游相关领域改革步伐持续加快


绿皮书总报告指出,我国相关改革推动旅游发展要素和制度环境的优化。近年来,土地政策的完善、以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为代表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多规合一”的推进对于解决长期困扰旅游发展的要素、资源和规划等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土地政策方面,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用地政策,尤其是2015年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出台的《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从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供应、明确旅游新业态用地政策、加强旅游业用地服务监管等方面做了较为系统的规定。成都、秦皇岛、舟山、张家界、桂林等地开展的旅游业用地综合改革试点,海南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浙江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等专项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推进,为旅游用地改革积累了实践经验。各地除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旅游用地政策外,一些地方还围绕规划对接、建设用地指标保障、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用地、房车和自驾车营地用地等方面进行细化。2017年11月1日,由国土资源部组织修订的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实施。新版标准完善了地类含义,细化了二级类划分,调整了地类名称,增加了湿地归类,同时将二级类“风景名胜设施用地”从一级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调整到一级类“特殊用地”当中,将原一级类“商服用地”下的二级类“住宿餐饮用地”细分为两个二级类:“旅馆用地”和“餐饮用地”,并在“商服用地”下新增二级类“娱乐用地”。


在国家公园制度建设方面,2017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提出要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治保障,强化监督管理,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两次提及国家公园,并强调“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针对自然保护区内出现各种违规现象而对“祁连山事件”的严肃处理显示了中央对实施“最严格的保护”的决心。从一定意义上看,国家公园制度不仅是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主体,更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先行先试区”。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事权关系,国家公园制度的建立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规划编制方面,为了解决城乡规划中普遍存在的规划交叉、重叠甚至矛盾、冲突的问题,“多规合一”成为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推进的重要举措。在全国28个市县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后,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要求在海南等地试点的基础上,将吉林等7个省份纳入省级空间规划试点范围,推进省域“多规合一”改革。随着“多规合一”和全域旅游的推进,过去层级相对较低的旅游规划也得到了重视。各地积极推进旅游规划创新和规划管理创新,规范和完善旅游主管部门参与项目会审制度,将旅游部门纳入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把旅游纳入国民经济社会规划和其他产业规划中,将旅游发展深度融入城市总体规划、交通道路规划等相关规划。




热潮涌动的旅游投资可能潜藏风险和隐患


近年来,我国整体投资增长缓慢,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然而旅游投资却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增速。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2016年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12997亿元,同比增长29%,比第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18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在旅游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据主体地位,占比为56.8%。根据国家旅游局的预测,2017年,我国旅游投资将超过1.5万亿元。面对旺盛的旅游市场需求,大量资产雄厚的跨界企业进驻旅游业,纷纷向休闲农庄、特色乡村、乡村精品民宿、低空旅游、智慧旅游、精品酒店、特色旅游小镇、旅游度假区、体育旅游、自驾车房车营地、邮轮游艇、旅游演艺、主题公园等各个细分行业投资。


总报告指出,从投资总量上看,在大量资本投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的同时,部分领域、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投资过度的迹象。正如多年前的主题公园投资热、酒店投资热,近些年的在线旅游投资热、旅游综合体投资热和民宿投资热一样,一些新兴的领域(如房车营地、特色小镇等,甚至像南极旅游这样的小众产品)也可能重走“过度投资—过度竞争—恶性竞争—行业受损”的老路。尽管从谁投资谁负责的角度看,投资成败本是一个市场行为,但由此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社会影响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从投资体量上看,近年来“大投资、大企业、大项目”的趋势进一步强化。一方面,投资者贪高求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引入投资商时也常以投资额大小作为选择的主要依据。大项目、大投入固然有利于推动供给体系快速发展,但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多样化的供给体系。完善的行业生态系统既需要高大上的旅游项目发挥引领和集聚作用,也需要小而美的旅游项目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2017年中国旅游发展年度十大热点事件


对中国旅游发展年度热点事件进行梳理和评述,是“旅游绿皮书”过去十余年的惯例做法。2017年我国旅游发展涌现了诸多热点事件,尤其是如下十个问题值得关注。


热点一:十九大报告指引旅游新发展


2017年10月18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目标和新部署。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些重要论断和部署将对包括旅游在内的社会经济各个领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热点二:世界旅游联盟成立引发期待


2017年9月11日,世界旅游联盟(World Tourism Alliance,WTA))第一届会员全体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标志着由中国旅游协会发起的世界旅游联盟正式成立。出席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的137个国家的旅游部长、代表及41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共同见证了世界旅游联盟的诞生。


根据世界旅游联盟的介绍,该机构是全球旅游领域的第一个全球性、综合性、非政府、非营利国际组织。会员包括各国全国性旅游协会、有影响力的旅游企业、智库和研究机构等,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一些国家部分前政要、卸任旅游官员、旅游企业负责人和著名学者等。联盟总部和秘书处设在北京。

世界旅游联盟以“旅游让世界更美好”为核心理念,以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减贫、旅游促进和平为目标,加强全球旅游业界的国际交流,为全球旅游业界搭建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平台,推动全球旅游业可持续、包容性发展。


截至目前,世界旅游联盟共有来自中国、美国、法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的89个创始会员单位,其中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企业成员单位在内的境外会员单位占比超过60%。



热点三:国家公园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出台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制度保障。2017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7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2017年8月,我国首份国家公园地方性法规——《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开始施行。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热点四: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遵义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支书潘克刚介绍,农家乐旅游已经成为村里致富新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既要鼓励发展乡村农家乐,也要对乡村旅游做分析和预测,提前制定措施,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在此之前,2015年、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乡村旅游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呈现出远超一般旅游业态的蓬勃活力。



热点五:特色小镇破解城乡二元难题


2017年8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名单,加上2016年10月公布的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我国的特色小镇总数已达403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16年7月正式发布了特色小镇纲领性文件《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并提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五大培育要求。此后,多部委、各省份纷纷出台了特色小镇建设政策指导和培育目标,全国掀起特色小镇建设热潮。



热点六:多因素影响中日韩旅游遇冷


2017年以来,受“萨德”事件影响,中韩旅游双向交流遭受挫折,尤其是访韩中国游客数量锐减。据韩国法务部出入境与外国人政策本部数据显示,2017年1~8月,赴韩中国人累计为302.2万人次,仅为上年同期的52.6%。2017年国庆期间,中国出游游客数量再创新高,而赴韩游客数量却出现大幅下降。韩国曾经是吸引中国出境游客最多的目的地,中国游客数量的大幅减少,使得韩国免税店等涉旅行业遭受重创。同期,韩国访华入境游客数量也出现下滑,中韩旅游双向交流遇冷。与此同时,中日围绕历史问题、钓鱼岛主权问题等的争议,使得中国访日游客数量的不确定性加剧。



热点七:体育旅游共同构筑幸福产业


2016年12月22日,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这是两部门在多年合作后正式联合发布的第一个体育旅游的政策文件。该文件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100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成100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100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体育旅游总人数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2017年1月、2月、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三次考察冬奥会举办场地,听取冬奥会筹办工作情况。2017年5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并于8月确定了第一批96个试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2017年7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江苏无锡举行,并联合发布了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名单以及《“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17年9月18日,浙江省成立了全国首家体育旅游产业社会组织——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促进会。



热点八:民宿投资热潮日渐趋于理性


2017年,民宿、客栈、房车等特色住宿产品(以下统称“民宿”)纷纷走向旅游住宿业舞台的中心,受到旅游者、投资者、管理者的热切关注。截至2016年底,全国客栈民宿类住宿已有5万多家,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西南旅游业发达的省份,形成了十个左右的集聚区域。民宿从业者从2012年的不到10万人发展到2016年的90万人。民宿的文化氛围与影响力的扩大,甚至一度引领和创造了新的消费取向,原来的为“一片景,找一张床”在某些地方甚至成了“为一张床、赴一座城”。


2017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7)。该标准规定了旅游民宿的定义、评价原则、基本要求、管理规范和等级划分条件。



热点九:质量事件频发凸显酒店困境


2017年9月4日,国内评测机构“蓝莓评测”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篇名为《五星级酒店,你们为什么不换床单?》的博文,并附有一段长度达6分多钟的视频。该机构在文章和视频中声称,他们经调查发现,北京W酒店、北京三里屯洲际酒店、北京希尔顿酒店、北京JW万豪酒店以及北京香格里拉饭店等五家五星级酒店都没有按照“一客一换”的要求更换床上用品,也没有对洗手池、马桶盖等卫生设施进行彻底清洁。无独有偶,同一天,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发布消息显示,在刚刚结束的全市快捷酒店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中,包括如家、七天、速8等在内的35家快捷酒店因卫生不合格被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约谈、通报。主要问题包括卫生检测指标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未按照规定对顾客用品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保洁等。35家单位被责令整改并拟罚款6.9万元。上述事件引起社会公众的强烈关注和讨论。




热点十:旅游屡屡成为热播综艺主题


2017年,旅游屡屡成为热播综艺的主题。据新浪微舆情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百大热门综艺榜单,第三位的《奔跑吧兄弟》,第七位的《花儿与少年》,第十三位的《二十四小时》,第十五位的《旅途的花样》,第二十四位的《向往的生活》,第四十三位的《食在囧途》,第四十九位的《爸爸去哪儿》,第五十位的《我们十七岁》,或以景区为场景,或以旅游为主题,下半年更迎来《中餐厅》、《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食验宿》、《三个院子》等多档与旅游相关的节目扎堆播出。旅游真人秀类、餐饮民宿经营类、景点游戏类、野外生存类成为涉旅综艺的四种热门形式。旅游正在成为综艺的重要选题,并取得了普遍较为良好的收视率和网络传播度,成为2017年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新时代下中国旅游改革与创新的八个重要问题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为更好地推进我国旅游的改革与创新,需对如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明确产业和事业双重属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旅游业经历了从事业到产业的转变。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要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出发,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新明确旅游产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对于旅游产业和事业双重属性的确定,就是要在关注旅游的经济效益之外,更加关注旅游在改善民生福祉、实现社会和谐、平衡区域发展、促进文化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除在竞争性领域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外,更加强调政府在保障公民休假权利和旅游权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除依赖丰富多样的商业服务之外,更加重视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除关注旅游发展中的效率问题外,更加重视旅游发展中的公平问题。



(二)保障公民休假权和旅游权


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其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这一角度出发,我国旅游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尚未成为所有人普遍参与的社会活动;二是旅游尚未成为人们可自由安排的生活内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休假权利和旅游权利,推动带薪休假的全面落实并制定相应的旅游援助政策,使更广泛的民众享有旅游的权利,使旅游者更加自由地享受旅游的乐趣。在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方面,中央是否可以考虑成立跨部门工作委员会,将休假制度与税收、财政、劳动保障、民生等结合在一起予以综合调控;面对“2020年全面实施带薪休假制度”的承诺,是否能够尽快公布详细的调查结果和实施方案;各地是否能够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将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执行带薪年休假情况与其履行纳税等法律义务同等对待。在建立旅游援助制度方面,是否能够借鉴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的经验,利用财政资金给目标群体发放“度假券”,并通过与各类公共和商业机构合作等方式,资助老人、贫困家庭、残障人士和其他弱势群体外出旅行……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三)研究景区管理体制分类改革


目前我国约有2万家景区,其中A级景区5000余家,从核心资源属性、景区管理体制和景区资源级别三个维度来看,各有不同。对于以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且资源级别较高的景区而言,如何清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和责权,如何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一直是个难题。从20世纪90年代初各地推崇的“两权分离”“三权分离”“特许经营”到后来的“政府回购”热潮,再到近几年各地推进的大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都说明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国家公园制度作为我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主体,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将在那些“既具有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又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科学内涵”的地方推进。国家公园“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随着《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实施,将改变目前分头设置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的现状,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同时带来自然资源管理方式、监管机制、资金投入和使用机制、差别化保护方式、考核问责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社区共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尽管适合做国家公园的景区数量不多,但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将引发旅游景区在资源利用、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系统性变化。在此背景下,研究制定不同属性、级别旅游资源的管理制度,推动分级分类的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很有必要。



(四)建立现代化的旅游治理体系


针对旅游的综合性甚至无边界特征,如何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旅游治理体制,是近年来我国旅游领域改革的重点。以“1+3+N”旅游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为代表,近年来旅游部门积极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政府层面的机构升级和部门综合管理问题。未来,还需要从制度层面上研究如何充分发挥机构的职能,并从理论层面上系统研究旅游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具体含义和实现路径。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味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手段的综合化。如何发挥政府机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社会大众、旅游者等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社会等各种手段,建立立体、高效的旅游治理体系,如何构建旅游业现代治理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五)改革旅游统计和考核体系


根据旅游发展功能的调整,要加快旅游统计体系和考核体系的改革。要在旅游统计体系和考核体系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指标。在旅游统计体系中,不仅要有经济性指标(如旅游收入、旅游消费、旅游税收、旅游企业利润等)和数量型指标(如旅游接待人次、旅游行业规模、旅游就业人数等),而且要有非经济性指标和质量型指标;不仅要列出经济成本,也要计算社会成本和生态成本;测算旅游影响时,不仅要测算经济影响,更要评估综合影响。在考核政府政绩时,要制定并推行更加全面的评价和考核指标,综合考虑旅游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将旅游发展综合指标体系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



(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这些年国家一直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基本文化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此同时,以“厕所革命”和旅游信息服务中心为代表的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也有了很大进展。不过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仍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例如,如何界定和定位旅游公共服务,如何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与其他公共服务的对接,各地如何统筹考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适用的人口规模、根据自身的情况建设完善高效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如何创新旅游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模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机制,等等。



(七)构建旅游产业创新体系


习总书记曾经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创新是发动机,改革是点火器。在旅游改革创新的推进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以政府推动为主的改革工作与创造社会参与、激发社会创新之间的关系。要把改革和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看待。从工作层面上看,目前创新还未系统性地进入旅游部门的工作日程。未来,要高度重视旅游创新,并将其与改革同步推进;要通过政府所推动的各项制度改革来激发全社会参与旅游和不断创新的热情,为社会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更加宽松、便利、友好的环境;要梳理、清点目前有哪些环节、要素制约了全社会对旅游发展、创新的参与,下大力气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政府层面的改革;要研究制定中国旅游创新发展战略;要建立国家级旅游创新平台和高层次创新决策咨询机制;要建立激发旅游创新创业活力的综合创新体系,借助新的政策、新的方式、新的逻辑、新的资本来打破传统产业格局,实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主体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的全面变革,提升旅游发展效率。



(八)完善旅游改革创新顶层设计


目前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工作推进已有两年时间。41个先行区按照创建方案分别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不少地方在完成规定任务、商定任务、自选任务的基础上,还有一些创新举措。国家旅游局相关部门也正在对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这些先行区取得了哪些成效,哪些改革举措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哪些做法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我们能从先行区的个案研究中发现哪些共性和规律,这些规律能否以及如何上升为我国旅游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





国家公园旅游需要事业和产业兼顾,且需依托国家公园特色小镇


中国的国家公园里能不能发展旅游?这个问题曾经有很多答案。《旅游绿皮书》专题报告撰稿人苏杨研究员指出,目前主流认识是“国家公园不是搞大旅游”,这实际上是旅游的词义被弱化导致的后果。完整的旅游概念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旅游包括了事业和产业,事业部分是典型的以“为人民服务”为主体的活动,即便是产业,也包括了诸多对区域发展有全面带动作用但又不会增加环境负担的业态;另一方面,国家公园的旅游以事业形态为主,产业形态部分应以具有带动作用的生态旅游的方式进行。《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在保护的前提下,不仅国家公园内可以发展旅游,国家公园外还可以引导鼓励建设特色小镇,以彰显国家公园的全民公益性,并疏解国家公园内部客流过大带来的影响。


与世界各国将国家公园作为最重要自然保护地的同时作为国民游憩地的惯例一样,《总体方案》也明确国家公园可以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开展自然观光、旅游。推敲起来,国家公园的旅游才是一种大旅游,这个“大”包括大综合、大学科、大投入。


大旅游指的是涵盖六要素、带动一大片、重点在转化的特色农牧业和高端服务业,而非靠简单的门票、索道收入就坐享其成的“词义弱化的旅游”。大学科是传统上一般旅游从未考虑也难以企及的。与国家公园的使命相对应,其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使得科技维度、人文历史维度的环境教育必然是多学科交叉且很多内容是创新的。例如,国家公园的旅游业态与普通的大众旅游存在显著差别,内容方面不仅包括了观鸟、观星及其他科普活动,还包括了与非政府组织、学校、志愿者等的合作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其体现全民公益性。而且,国家公园作为顶级保护地,在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主的景区“区内游、区外住”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国家公园产品品牌增值体系真正将资源环境的优势(绿水青山)转化为产品品质的优势并通过品牌平台固化推广体现为价格优势和销量优势(金山银山),最终在环境友好和社区参与的情况下实现单位产品的价值明显提升。这个体系应该包括产品和产业发展指导体系、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产品认证体系、品牌管理和推广体系,产品可包括农副产品、民宿、工艺品等,跨越一、二、三次产业,且可以在综合的旅游产业中整合三次产业。这种发展方式的空间基础是特色小镇,即整个品牌体系依托于国家公园周边的特色小镇,在这个范围内实现全方位的特色发展。大投入不是投入在硬件上,而是软件,不直接消耗性使用资源,要利用资源条件和信息实现转化。而且,要从普通的旅游转型升级到这样强调保护和体现公益性的旅游,本身就是内容再造和产业升级,这需要资金扶持和技术扶持。国家公园的旅游,很可能需要财政资金在前期支持,以形成绿色的、全面的旅游业态。其中的产业部分,如果某处国家公园的市场环境较好,有可能自我维持;如果条件一般,仍然需要财政支持,即其并非一种真实市场条件下的产业。从美国国家公园的情况看也是这样,真正游客组织、收益较好的国家公园,只是少数。中国由于人口密度大,再借鉴法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经验,有可能将国家公园的旅游发展成业态更丰富、带动能力较强、经济效益好于美国的旅游。


能带动起这样覆盖广泛却又以“保护为主”的旅游,基础是国家公园体制和国家公园品牌。国家公园体制在权、钱方面的制度保障使国家公园能实现生态保护、全民公益方面的目标,而国家公园品牌则可能真正成为大旅游的顶级品牌。这个头号品牌不一定表现为纯商务角度的经济报表数据,而要考虑其社会效益和广域广义的经济效益。


总之,如果事业和产业兼顾,且能依托国家公园特色小镇和国家公园产品品牌增值体系,将真正的旅游全面发展起来,国家公园与旅游就能形成相得益彰的共生关系,在国家公园周边也才能真正构建起共同保护的环境。




我国旅游业用地政策环境总体向好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用地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用地政策,旅游业用地政策环境总体向好。但由于旅游业用地政策先天不足,部分政策过于笼统和模糊,难以满足旅游发展实践的需要,特别是在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深化发展的情况下问题更加突出。建议加强整合性的旅游业用地政策设计,将旅游业用地作为土地制度改革的先行领域,加快政策创新,更加注重政策的可执行性。《旅游绿皮书》专题报告撰稿人宋子千研究员指出,我国旅游业用地政策环境总体向好。


从国家层面来看,旅游业用地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土地是旅游业发展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用地问题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2009年12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提出:“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积极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边远海岛和可以开发利用的石漠化土地等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旅游业。”


201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应当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


2014年8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单独作为20条政策意见中的一条,提出:“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安排旅游用地的规模和布局,严格控制旅游设施建设占用耕地。改革完善旅游用地管理制度,推动土地差别化管理与引导旅游供给结构调整相结合。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海洋功能区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规范用海及海岸线占用。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进一步细化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边远海岛和石漠化土地开发旅游项目的支持措施。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开办旅游企业,修建旅游设施涉及改变土地用途的,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2015年8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举办非营利性乡村养老机构”,“落实差别化旅游业用地用海用岛政策。对投资大、发展前景好的旅游重点项目,要优先安排、优先落实土地和围填海计划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安排给中西部地区,支持中西部地区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石漠化土地开发旅游项目。对近海旅游娱乐、浴场等亲水空间开发予以优先保障。”在上述政策文件的基础上,2015年11月,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出台《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该文件从积极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供应、明确旅游新业态用地政策、加强旅游业用地服务监管等方面对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做了较为系统的规定,是当前指导旅游业用地政策创新的基础性文件。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又专门就“完善土地供给政策”做了阐述。


除了旅游方面的文件以外,一些相关文件也涉及旅游业用地问题。如2015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对于优化旅游业用地政策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吉林等地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都强调了上述利好。


从地方层面而言,各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探索创新做法。2012年,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都、秦皇岛、舟山、张家界、桂林配套开展了旅游业用地综合改革试点。与此同时,在海南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浙江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等专项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中,也大量涉及了旅游业用地问题曾博伟:《旅游用地改革的路径和方向》,《旅游学刊》2017年第8期,第9~11页。。这些试点形成的经验,有些已经被吸收到国家有关旅游业用地政策当中。根据国家出台的有关旅游业用地政策,各地在近年出台的各种文件如旅游条例、促进旅游消费和投资的意见、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大多也针对旅游业用地提出了支持性的政策。地方文件主要强调了国家政策的相关内容,特别集中在规划对接、建设用地指标保障、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用地、房车和自驾车营地用地、利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发展旅游等方面,有的还制定了具体的落地举措。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发展的四个趋势


整体来看,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呈现标的少、市值小、产业链较为分散的特征,这和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历史较短有关。截至2017年6月30日,旅游板块A股二级市场总市值为3216亿元,占旅游总收入(2016年中国旅游总收入达4.69万亿元)市场规模的比重不足10%,旅游上市公司的标的数量也是二级资本市场细分领域中最少的。


《旅游绿皮书》指出,优秀的企业都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从这些公司的历史投资动向和标的就可以看出来。回顾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投资动向,不仅能捕捉到过去二十年旅游行业繁荣发展的整体以及细分领域的演变趋势,还能见证优秀旅游企业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仅以此篇拙作向这些优秀的上市公司致敬,望一起见证下一个旅游黄金十年。绿皮书分析指出了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发展的四个趋势。


趋势一:早期较依赖门票经济,投资开拓与客流量正相关的业务板块,并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景区门票毛利率受到资源稀缺性及市场景气度的影响;索道与交通业务依赖于景区客流与转化率情况;酒店及餐饮业务较高的市场化属性带来了激烈的外部竞争;旅行社业务能够对景区上市公司各业务进行线路的串联,发挥导流作用。随着传统单一景点在供给端竞争加剧和需求消费升级的压力下面临发展瓶颈,多数景区公司开始拓展上下游产业链。


趋势二:自然景区类上市公司内生增长受到客流量上限、市场竞争加剧、可开发区域受限、不可抗力因素大等影响,谋求外延拓展向度假游升级。景点类上市公司往往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有能力围绕资源开展相关业务。但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旅游需求从观光游转变为休闲度假。


趋势三:全域旅游背景下,门票收入将进一步被淡化。产业链的延伸将依托于以下三点:(1)从单点单一类型的景区向周边多样项目拓展,自然和人文混搭,单一景区和综合体项目串联;(2)单一依赖门票收入的路径向食住行游购娱等多项消费收入转变(见表5);(3)上市公司与政府、产业基金、运营方的商业合作模式发生变化,PPP等模式进一步加深各方利益捆绑。


趋势四: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旅游集团的股权架构模式使得前者有较强的资产注入预期。受国有企业体制影响,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并不完全受市场化竞争驱动。自然景区上市公司与地方旅游集团控股股东的股权架构模式,使得上市公司承担了更多地方政府开发核心旅游资源的融资渠道功能和政绩责任。也因为地方核心旅游资源和相应产业链为重要国有资产,上市公司在业务发展和投资动向上有较强的资产注入预期。





从莫干山民宿发展看当前我国旅游投资的隐患


旅游已成为我国投资的热点领域,受到各级政府及投资主体的高度关注,但在我国旅游投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同质化竞争、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开始显现。民宿是当前旅游投资的热点,莫干山民宿是其中的缩影,莫干山民宿投资出现的问题、政府为解决问题所做的积极探索,为旅游投资提供了典型案例,验证了只有理性看待旅游投资热潮、建立投资规则、明确投资边界、导入投资蓝海,才能避免投资泡沫,促进我国旅游投资健康发展。


《旅游绿皮书》指出,莫干山民宿对当前旅游投资有如下启示。


其一,要一分为二看投资热潮。2016年,我国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4.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6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13.6%中国旅游研究院与国家旅游数据中心:《2016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和2017年发展预测》,2017。面对不断增强的旅游消费热潮,旅游必将成为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与社会投资的热点。这为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但面对来势凶猛的旅游投资热潮,投资者不能丧失对风险的理性判断与控制。曾经出现过的主题公园热、大佛热、溶洞热等都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过兴旺但也留下后遗症,给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当前,旅游发展已融入国家战略,旅游经济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任何一个旅游领域的投资行为都更需要站在全局角度进行统筹思考。特别是对于当前的巨额投资项目,如旅游综合体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更应该对相关群体的利益平衡、区域经济发展、资源与红利共享机制进行缜密安排与制度设计,严密防范投资热潮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二,建立规则,严防泡沫。商业性旅游项目投资本应在市场化的投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即投资者以获取投资收益为有效激励,资本、风险、竞争等则为约束因素,两者的平衡应该由市场自我调节完成,一般需要较长时间。但旅游投资涉及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和收入分配结构,在当前我国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投资主体与投资领域中其他相关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更复杂,因此不能把旅游投资主动权完全交给投资者,政府需要进行合理调控。同时在“以GDP为王”的背景下,先发展再规范几乎成为旅游投资的惯例。莫干山民宿发展的实践证明,政府的引导十分重要,但适时适度更为关键。政府需要在发展初期就对旅游投资领域进行理性的判断,构建合理科学的投资机制,既有科学的发展计划,也有适度的激励方式与严格的约束手段,从而确保优胜劣汰,促进旅游投资健康发展。


行业规范是健康投资的基础,对于不断出现的旅游新业态,首先必须搞清楚概念,这有助于甄别投资者,有助于投资领域相关利益的分配,实现共享。其次要明确行业服务规范,减少服务过程带来的纠纷与旅游投诉。再次,任何一个旅游投资领域都必须有底线,这个底线是生态保护底线、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底线、遵循法律与规则的底线。政策评估要跟进,政府要对扶持政策、结构调整、财政投融资、项目审批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带来的影响进行预估性分析,对政策实施后的绩效进行及时评估。规则执行要严格,要赋予规则权威与严肃性,即使对于重要投资者也要有原则;出台政策要有目标性与针对性,并要建立问责机制。


其三,明确边界,控总量调结构。中央政府是制度的顶层设计者,地方政府则应细化具体的政策设计,把握好激励的分寸,在鼓励与约束中寻找平衡点。



1.用地的边界

土地是旅游投资的关键要素,也是投资的约束性因素,因此当某一新的投资领域出现时,用地的边界首先要清晰。正如民宿投资,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利用当地闲置资源”,这就框定了对于用地只能做存量,而不能做增量。


2.资本杠杆的边界

面对日益旺盛的旅游消费和火热的旅游投资,旅游企业进入加杠杆过程。2016年全国旅游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为66.66%,连续3年保持上升态势。旅游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提升,杠杆率偏高,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上升,一旦债务链断裂,就会影响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投资旅游项目时,应该把杠杆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政府也需要大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消化传统产业的过剩产能,鼓励新型产业发展。


3.投资结构的边界

需要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调结构,不仅要对投资项目主题特色、档次结构等把关,在投资主体构成、资本结构上也应有所控制。实力强大的企业在品牌、渠道、管理、规模上均具有明显优势,必然置小微投资企业于竞争弱势。逐利性明显的风投、变现要求较高的众筹等在投资中比例过高,必然会影响旅游投资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均要根据旅游投资的实际需要设置比例。



其四,将旅游投资导入蓝海。在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与个性化、国家政策不断加码、全域旅游加快发展、综合体建设特色小镇创建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旅游投资已进入黄金时期。政府与企业都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寻找新的商机,以新的业态拓展市场,以新的模式激活市场。


1.创新投资模式,拓展发展空间

对新型模式与新型业态加大激励力度,鼓励投资企业与渠道的合作、与资源方的合作,创新各种投资模式;针对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创新“旅游+”,通过产业链延伸拓展、产业融合、技术创新、政策突破,不断挖掘寻求创造新型旅游业态。


2.融入地方文化,创造市场空间

旅游投资经营者要了解并融入地方文化,彰显投资项目的特色,才能创造出投资项目独一无二的市场空间。在当今社会原子化背景下,消费者更渴望寻找兴趣上和价值观上志同道合的人,但在现实中,能适应这种变化的消费娱乐空间还比较有限。因此,只要在细化市场上下功夫,寻求企业文化、品牌文化与消费者文化需求的契合点,就能创造出无限的发展空间。




2018年全球旅游经济保持全面、快速增长


根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委托中国社会科学旅游研究中心完成的《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18)》显示,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形势的逐步趋好,各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提高,各主要经济体旅游需求稳步增长,跨国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行成本持续降低,各国签证便利化程度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全球旅游总人次和全球旅游总收入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17年全球旅游经济的强劲增长,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1)全球旅游总人次快速增长,达到全球人口总规模的1.6倍。全球范围内,参与旅游的群体不断扩大,旅游消费已然成为全球民众的重要生活方式。(2)全球旅游总收入超过5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 的6.7%。旅游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3)全球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的增速均超过2016年,分别增长6.8%和 4.3%,全球旅游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且旅游消费水平不断提高。(4)2017年全球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人次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2017年全球GDP实际增长率的预测分别为3.5%和2.7%,而全球旅游总收入增速比其分别高出0.8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


就全球旅游发展格局而言,从各大板块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在全球所占份额来看,欧洲板块比例持续下降,美洲板块旅游人次份额有所下降,旅游收入所占份额略有上升,亚太板块份额继续显著上升。从旅游总人次方面看,2017年亚太地区旅游人次占全球总人次的比例为66.6%,与2016年的65.0%相比,增长了1.6个百分比;从2016年到2017年,美洲板块份额从16.5%下降到15.8%,下降了0.7个百分点;欧洲板块份额从15.6%下降到14.9%,下降了0.7个百分点;中东板块份额下降了0.1个百分点,非洲板块份额保持不变。从旅游总收入方面看,从2016年到2017年,亚太地区所占份额从32.3%增长到33.1%,增长了0.8个百分点;美洲板块份额从30.7%增长到30.9%,略微增长了0.2个百分点;欧洲板块份额从32.0%下降到31.0%,下降了1个百分点;中东和非洲板块份额保持不变。总体而言,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的旅游总收入占全球的95.0%。




全球旅游上市公司发展有喜有忧


根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委托中国社会科学旅游研究中心完成的《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18)》显示,在过去6年中,全球50家样本旅游上市公司复合增长率14.04%,与同期主要资本市场指数增幅相一致,这50家旅游上市公司市值6年翻番。四类旅游上市公司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热点。


其一,并购整合成就酒店巨头,非标住宿成为行业热点。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资产全球化趋势也日益深化,资本在酒店行业的运作也极为活跃,并购整合频现。万豪国际以136亿美元成功收购喜达屋,雅高收购25hours Hotels30%的股权,并与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锦江国际不断增持雅高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海航集团以65亿美元收购希尔顿酒店集团25%股份,华住与雅高双方交叉持股,铂涛与希尔顿达成战略合作,万豪与中国东呈酒店集团签署独家发展协议,酒店巨头强强联合,资本联合、品牌联合成为中高端酒店未来的趋势。就酒店行业整体而言,近年资产负债率逐年攀升,资产运营效率下滑,未来营收的可持续增长堪忧,酒店集团面临价值再评估的重要节点,因此给行业的并购整合带来了机遇。部分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酒店先知先觉,通过并购可以借机实现转型,以资产的剥离或整合等手段有效降低负债率、提升资源运营效率,资本集中带来规模效益也会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利润率,所以诸多酒店集团,从改善经营现状、产业转型升级或强化品牌行业地位的角度进行战略性并购,形成了酒店业寡头领导的格局。在传统酒店业不断经历行业洗牌后,步入相对平稳期时,非标住宿呈现快速增长之势,民宿、房车、公寓、客栈等不同形式的“非标住宿”成为行业热词。大量资本开始关注非标住宿,民宿短租鼻祖Airbnb经过5轮融资估值目前达到310亿美元,其他以Airbnb为模板的效仿者掀起非标住宿热潮,如途家、住百家等等。随着80、90后不断重塑旅游市场需求,甚至千禧一代开始成为消费生力军,新的消费趋势会愈发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未来一段时间无疑是非标住宿的黄金发展期,也是非标住宿逐渐形成自身“标准”和“规范”的时期。


其二,传统旅行社与OTA在博弈中融合,O2O重塑行业格局。OTA的兴起不仅给传统旅行社的经营带来了冲击,也给旅行社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使其更具有灵活性,较强的资产盈利能力从外部倒逼传统旅行社寻求改变。虽然OTA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但是也在发展中面临诸多难题,而这些恰是传统旅行社的优势,目的地服务、积累的资源和渠道、旅游产品设计等都是短时间内难以复制的,实际上这足以构成行业壁垒。综合来看,二者互有优势,OTA作为线上平台,优势在于获取用户和流量;传统旅行社优势在于优质的目的地服务和对各种资源的积累掌控。所以未来一段时间OTA和传统旅行社是博弈中融合、竞争中合作的格局。从现实的产业发展来看,如Priceline和Expedia等在线旅游企业加速布局线下业务,途易和托马斯集团等传统旅行社虽然面临冲击,甚至因为业务的整合经历裁员,二者为代表的传统旅行社仍然在坚持深耕优势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线上发展模式,线上与线下的相互渗透是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整体趋势。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产业链前端是用户和流量,线上OTA在中间是一个media形态,是线上交易平台,OTA后面对接最终落地的资源、旅游服务提供商。鉴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旅游线下消费体验的本质无法完全线上化,这一特点决定旅游未来必然还是发展O2O模式。O2O能够将资源、渠道、服务串联起来,形成协同发展。下一阶段O2O的发展会逐渐深化、行业细分,能将有效链接线上线下资源的企业必会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三,大交通具有垄断优势,共享出行成为投资风口。传统的大交通铁路、航空业都具有天然的垄断优势,相对于新进入的公司在资本投入、市场占有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行业壁垒。具体而言,铁路行业垄断性更强,既有的航空公司呈现多方角力的格局,但对于新的进入企业来说,想占据一席之地绝非易事。未来几年,铁路运营公司仍然会依靠自身的垄断优势,有可观的盈利性和成长性。而航空业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航空公司的经营状况与经济周期和原油价格密切相关,近年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低油价的红利营造了航空公司经营的“幸福期”,但具体来看,各大航空公司经营状况仍然分化明显,北美地区盈利亮眼,而欧洲和亚太处于平均水平,其他地区甚至亏损。主要受市场占有率以及航线资源的影响,各大航空公司的竞争格局以及经营发展情况,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相比大交通的垄断性格局,传统市内交通在互联网和共享经济下,催生了无限商机。分时租车、共享单车、实时打车都很好解决了传统市内交通的痛点,对公共交通进行有益的补充,相比之下共享出行便利性更强,机动性更佳。所以Uber、滴滴出行、GrabTaxi、Mobike、Blablacar等公司应运而生。随着这些公司进一步占领和巩固所在领域市场份额,以及一些资本继续追加投资,具有先发优势的公司会占据先机和主动,经过洗牌和整合,最终会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


其四,原创IP成主题公园发力点,博彩业落棋多元化经营。主题公园+自主IP的模式已经显出足够的核心竞争力,而且由于该模式在短期内可以有效提升主题公园的营销热度和影响力,也能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所以成为众多业内公司争先效法的模式和未来主题公园发展的方向。未来一段时期内,部分拥有自主IP并且与主题公园相契合的公司,具有长期成长空间。实际而言,IP跨界合作也会越来越多,热门的电影、漫画、游戏等元素将会出现在大大小小的主题公园中,吸引相应的粉丝群体。金融危机给博彩业公司带来极大冲击,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司纷纷寻求多元化经营寻求新的利润点,例如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在会议、会展及酒店方面开始布局;新加坡对本国博彩业长期规划中明确不以赌场建设为主,而是建设涵盖会展中心、购物商场、主题公园的大型赌场度假村;澳门的新濠博亚娱乐和银河娱乐都在积极拓展餐饮、购物、娱乐、休闲“一站式度假休闲”模式,进一步改善公司业务结构。




科技对全球旅游发展趋势的四大影响


根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委托中国社会科学旅游研究中心完成的《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18)》显示,在旅游领域,科技进步正在极大地改变全球旅游发展趋势。绿皮书对近年来与旅游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八大科技进行分析,探究其技术特点、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以及对全球旅游发展的影响,从而对科技推动下的全球旅游发展趋势进行剖析,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驱动转型、发展态势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提供借鉴。


(一)新科技革命创造全球旅游产业新效率、新标准、新格局人工智能及相关的云计算、区块链技术将提升全球旅游产业运行效率,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产品标准。传统旅游行业中大量的人力劳动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从而缩减人工客服成本,减少重复作业。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将大大提升服务效率、改善顾客体验。人工智能将改变产业运行模式,人力密集型的旅游产业的运行模式将面临极大的改变。但是人工智能并不会彻底取代员工,而是有助于员工提供更为复杂和高质量的面对面服务。全球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将发生重大调整。


(二)新科技革命重塑全球旅游产业金融基础生态和信任体系

在全球旅游业中,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将全面提升旅游业支付效率和结算模式,重塑顾客忠诚计划。旅游流程中产生的消费积分可以通过区块链获取和消费,旅游各个环节的消费能被轻松即时整合进旅游者的电子钱包,新的顾客忠诚和奖励计划将极大改变旅游业和旅游消费模式,各个碎片化产业被整合,引发广泛的多品牌联盟,促进高级项目债务管理及客户定制化动态发行/赎回期权管理体系的构建。区块链的自治、公开等特性使得其成为一个独立的信任体系,对于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Airbnb等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区块链简化交易,提高旅游产业链的消费体验与效率。


(三)新科技全面升级旅游体验和旅游产品设施,改变消费模式

VR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突破了原有的旅游体验局限,带来全新的旅游产品和设施设备,全面升级旅游目的地建设。这些技术将多方位渗透到未来的旅游目的地设计建设中,产生真实场景和虚拟场景的重叠,提供古迹复原和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使得目的地建设的模式和方法发生重大改变,旅游者体验和现场效果都将得到增强。人工智能能更精确地获得消费者数据,VR和人机交互设备可以让游客与虚拟世界交流和互动,改变旅游者的消费决策。人机交互技术还会重构旅游过程,从而对全球化的游客流动行为产生影响。热门旅游目的地与冷门旅游目的地的界定将会改变,良好的旅游设施带来游客实际体验,这一传统的发展优势将被新技术带来的感知体验取代,这将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和资源路径带来很大冲击。


(四)新技术推动全球生态旅游升级和智能化管理

新能源、物联网等技术为绿色旅游、低碳旅游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促进节能、环保理念和开发模式在全球的展开,推广更高的环境保护标准。利用GIS整合的大数据平台和云计算的技术支持,旅游业可以整合公安、交通运输、环保、国土资源、城乡建设、商务、航空、邮政、电信、气象等相关方面涉及旅游的数据,与主要网络搜索引擎和旅游电子运营商合作,建立社会数据和旅游及相关部门数据合一的旅游大数据资源,推行旅游的数字化管理,为旅游生态保护、旅游安全管理等提供高效的智能手段。






标签: 旅游发展
上一篇: 报告精读 | 北京社会心态蓝皮书:北京社会心态分析报...
下一篇: 报告精读 | 公共服务蓝皮书:中国城市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