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中心 > 社会政法

报告精读 | 中三角蓝皮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报告(2017)

2017年12月7日,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三角蓝皮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这是该蓝皮书的第四个年度发布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亚平代表主办方致辞。有关首都有关专家和媒体记者出席会议。


蓝皮书主编、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介绍说,国务院2015年3月正式批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来,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按照“一极三区”的战略定位,奋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一极”就是“中国经济新增长极”。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但都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是第一个被国务院明确为新增长极的,可以说就是“第四极”。“三区”就是“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先行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1


蓝皮书重点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一极三区”建设概况,认为通过打造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先行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可以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绿色增长极,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国示范。


蓝皮书还进行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城市综合实力、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军民融合、对外开放等专题研究,对跨省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通平修次区域合作进行了典型研究。


打造全国碳市场中心和碳金融中心

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充分发挥湖北国家低碳省试点示范作用,明确“支持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截至目前,湖北碳市场共吸引投资者7865户,市场参与主体数量全国第一,成为全球第二大碳市场,具备了建成全国碳市场中心的独特优势。同时,湖北省碳市场激励机制初步形成,减排成效日益显著,控排企业通过减排和交易直接获益超过2.5亿元。各类碳金融创新全面领先全国。率先开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业务,目前累计质押金额已超过5.4亿元。


根据我国政府向全球公布的计划,将建立覆盖30-4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全国统一碳市场,这将使中国碳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是排名第二位的欧盟碳市场的两倍。2017年6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部门分工》,明确我国将推动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过渡。


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排放交易总额2020年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充分利用湖北全国领先的基础,通过向长江中游地区和全国提供碳排放指标、准CDM项目、碳基金、碳期货等交易的碳金融产品,逐步形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将做大碳市场和碳金融中心作为建设两型社会引领区的突破口,为我国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建立健全共抓大保护的体制机制

该蓝皮书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共同建立健全共抓大保护的体制机制。


第一,建立环保协调机构。成立长江中游地区生态协调委员会,建立定期联系会议制度,召开联系会议,加强对整个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规划、指导、协调和决策。


第二,完善跨区域联防联控体系。加强三省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系统。建立跨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通报、协商处置机制,从队伍建设、指挥协调、装备配置、信息平台等各方面统筹协调,全面提升环境安全应急能力建设水平。


第三,探索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流域治理、大气污染等在内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跨三省省流域共同出资的生态补偿基金,积极探索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保证全流域生态安全。


第四,完善环保投入机制。积极探索税收激励政策、政府绿色债券融资、采购制度、公私合作模式(PPP模式)、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外商投资,积极参与长江中游地区生态建设。


第五,完善环境责任考核机制。包括加快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并全面推广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等,完善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环保实绩考核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与责任。


将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

该蓝皮书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之一,我国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长江中游城市群由内陆腹地推向了改革开放前沿,并催生出巨大发展新机遇,也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创造了基础和条件。


历史上,湘鄂赣三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人文联系和商贸往来。根据考古和文献资料证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古印度就在进行丝绸和琉璃等商品的贸易。江西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和闽越地区的交通要冲,是闽粤桂湘等省通达运河的要道和物资运输的重要集散地。


更重要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中俄万里茶道将湘鄂赣三省联系起来。据史料记载:“中俄万里茶道”始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湘鄂赣闽等主要产茶区的茶叶以汉口为起点,借道汉水北上,经河南、山西、河北,越大漠,经乌兰巴托到达蒙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经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莫斯科等俄罗斯商贸重镇到达圣彼得堡。历史上的中俄万里茶道正好通过伏尔加河流域,茶叶贸易的繁盛也带动了长江中游地区以集散、转运为主要功能的节点城镇的肇兴。


湘鄂赣三省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强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城市群在经贸投资、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科教文化、友好省州和城市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中俄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合作示范区,并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区合作互动,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深化全球合作和国际交流,打造内陆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合作的先行示范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应推进六个一体化

该蓝皮书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应以省会为龙头,推进六个一体化。


一是推进空间布局和城镇一体化。突出中心城市带动功能,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创新驱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多层级联动发展。推动省会中心城市向高端化、服务化方向发展,逐步转移扩散部分功能、产业和生产环节,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迈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健全城镇体系。


二是推进交通发展一体化。重点深化武汉港、宜昌港、岳阳港、长沙港、南昌港、九江港等主要港口之间的合作,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紧密协作的长江中游港口群。


三是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要建立健全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搭建示范区产业合作平台。合理布局工业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把握各类产业发展趋势,构建区域绿色产业联动发展。


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探索拓展生态补偿范围,将耕地保护和空气污染治理纳入生态补偿范畴。可以将生态补偿问题和大气污染治理结合起来,考虑建立区域内部和区际间相结合的补偿机制。


五是推进创新驱动一体化。联合建设资源共享的高水平前沿技术研究基地、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促进城市群科技信息服务一体化、建立城市群协同创新联盟。


六是推进对外开放一体化。发挥湖北自贸区优势,联手推进中欧班列常态化、共同打造万里茶道经济带、共建境外经贸合作区,特别是可以联合开展对外承包工程。


通平修率先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次区域合作示范区

该蓝皮书提出,通城、平江、修水三县位居鄂湘赣三省交界处,是连接长沙、南昌、武汉的内陆开放高地,具有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独特优势。通过共同签订《“通平修”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次区域合作示范区框架协议》和示范区交通、旅游合作备忘录,通城、平江和修水初步拟定了《通平修次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在这一合作共识的指导下,三县将致力于打造互联互通的交通枢纽网,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携手开发幕阜山旅游资源,共同发展绿色产业,互促互推开展精准扶贫事业,立足“长江中游城市群‘通平修’次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定位,为全国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合作提供宝贵经验和积极示范。


以医疗合作为例,三县共同致力解决“养老难、看病难”等一批民生问题。改扩建了一批中心卫生院、乡村卫生室以及配套妇幼保健院,建立健全了示范区内医疗卫生合作的医疗机构体系,形成以通城县人民医院为中心,其他两县人民医院为两极,包括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为主体涵盖各乡镇卫生医疗服务站的医疗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发挥合作区内丰富中药资源与中药文化优势,大力推进环幕阜山中国医疗旅游试验区建设,推广集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产品以及养生、养老、养学一体的老年旅游产品,积极发展通城中医药健康旅游与老年旅游。推动环幕阜山中国医疗旅游试验区项目的建设,建设“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标签: 报告精读皮书
上一篇: 报告精读 | 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
下一篇: 报告精读 | 法治蓝皮书:中国地方法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