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译者手记:与蒙蒂菲奥里谈如何为罗曼诺夫皇朝作传


*本文作者陆大鹏,原文载于澎湃新闻,2017-11-13。

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的名字,关注世界史的中国读者应当不陌生了。他的《耶路撒冷三千年》是近年来罕见的风靡全球的历史题材超级畅销书,已被翻译成四十几种语言。想用七八百页的篇幅对耶路撒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渊源与沿革做一个概览(并且这三千年历史涉及极复杂的历史、民族、宗教和文化因素),可以说是野心勃勃。从全球数百万读者的热烈反响来看,《耶路撒冷三千年》作为大众历史书籍取得的成功,是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个人觉得,该书的厉害之处,一在强大的资料占有与分析,二在小说家一般娓娓道来的叙述能力和丰富的文学性。据说该书还将改编为《权力的游戏》风格的电视剧,如果改编和拍摄水平不错的话,我相信那一定是部值得期待的剧集。

喜欢看BBC纪录片的朋友对蒙蒂菲奥里的光头、草帽、浅蓝色衬衫、红色运动鞋和浑厚霸气的英国上流社会口音也不会陌生。他为BBC撰写并主持拍摄了五部电视纪录片,这五部纪录片分别讲述了伊斯坦布尔、耶路撒冷、罗马、西班牙和维也纳的历史。

微信图片_20171114084957

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


这位在剑桥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的历史学家、传记家和小说家,其实最拿手、最擅长的是俄国和苏联史,而无论耶路撒冷还是维也纳都不是他的主营业务。他的俄国题材作品《叶卡捷琳娜大帝与波将金》《斯大林:红色沙皇的宫廷》《青年斯大林》都斩获若干大奖,长期盘踞全球畅销书榜单。如今,一部与《耶路撒冷三千年》同样汪洋恣肆而野心勃勃的巨著——《罗曼诺夫皇朝》与中文读者见面了。如《纽约时报书评》所说,“需要真正的历史性勇气才能写这样一个宏大的题材”。蒙蒂菲奥里显然不缺勇气。

懂英文的朋友一看即知,Montefiore这个名字并非英语,而是意大利语。顶着这个意大利姓氏的蒙蒂菲奥里出身于英国一个著名的犹太人银行业与外交官世家,其父系祖先是来自摩洛哥和意大利的塞法迪犹太人,其中不少成员一边为个人事业打拼,一边参与历史的行程。比如摩西·蒙蒂菲奥里爵士(1784—1885)是著名的金融家、慈善家和外交官,1840年拜见了奥斯曼帝国苏丹,还觐见过尼古拉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沙皇,力图改善奥斯曼与俄国境内犹太人的生存状况。他七次访问巴勒斯坦,于1860年建造了耶路撒冷旧城墙外第一个犹太人定居点;他还去过罗马尼亚等国,慷慨解囊扶助当地的犹太人社区。在东欧、北非和黎凡特被压迫的犹太人中,摩西爵士成为近乎神话的英雄。2017年10月,我在英国伯克郡采访蒙蒂菲奥里,他深情地讲到自己的祖先摩西爵士,说这是他最早打算写耶路撒冷历史的机缘之一。

而他之所以很早开始对俄国历史感兴趣,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他的家庭。他的外祖母是立陶宛犹太人,其家族在1863年为波兰自由而战,反抗沙俄,后逃亡到英国。他外祖父的家族在1904年的沙俄虐犹运动之后逃离俄国。他们在立陶宛买了去纽约的船票,后来大吃一惊地发现,船把他们送到了爱尔兰。帮助他们逃亡的蛇头解释说,之前答应把他们送到“新科克”(New Cork),不是纽约(New York)。1918年协约国武装干预俄国革命时,蒙蒂菲奥里的祖父时任英国陆军上校,是占领格鲁吉亚巴统的英国远征军的一员。蒙蒂菲奥里说,自己家庭与俄国“这样的关联当然稀松平常,但它们能帮我把这段历史写得更有趣”。

在世界列国当中,俄国历史应当说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部分,尤其是它的后半部分(十月革命一直到苏联解体)与中国历史有着难解难分的关系。另外清末不少中国学人和政治家对彼得大帝感兴趣,希望清朝皇帝也能像他一样奋发图强,成为强大的、开明的专制君主。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里表示“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法……”叶卡捷琳娜大帝和末代沙皇都是中国人熟悉且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完整讲述整个罗曼诺夫皇朝二十位沙皇与女皇(尤其是一些我们不太熟悉但仍然重要的帝王)故事的严肃著作,还比较鲜见。蒙蒂菲奥里这部书是中文世界里不错的填补空白的综述性作品。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罗曼诺夫皇朝》是家族史和传记,不是俄国通史。三百多年里史料浩如烟海,作者有自己的侧重点和倾向。在采访中他表示,要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全面深入地了解俄国历史,当然需要研究国民经济、法律制度、军事策略等方面,但他的目的不是写一部给少数专家学者读的大而全(或者说大而无当)的俄国通史;他的聚焦点始终在人与人性上。所以本书里不会有工农业生产的数据表格,不会有陆海军部队的详细番号与调动记录,不会有法律制度建设的细节。

蒙蒂菲奥里的书是第一部将个人与政治两个层面融为一体的罗曼诺夫皇朝史,运用了大量档案和已出版的著作,大多是第一手材料,有的从未出版,很多刊登在19世纪的历史学期刊上。官方材料已经汗牛充栋,更不用说私人材料了。除了每一位沙皇海量的官方通信之外,大多数沙皇和肱骨重臣还有私人日记、回忆录以及大量书信。亚历山大二世与其情妇卡佳·多尔戈鲁卡娅的通信多达约三千封,绝大部分没有公开过,很长时间里被私人掌握,直到前不久才被返还给俄国档案馆。蒙蒂菲奥里专门去俄罗斯研读了这些此前没有被历史学家用过的新材料。这些材料或许不会改变我们对历史轨迹的定论,但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沙皇们究竟是怎么样的人。

微信图片_20171114085016

蒙蒂菲奥里接受译者陆大鹏采访

我觉得本书的一大鲜明特色就是,把历代沙皇的人格、个性乃至癖好描摹得跃然纸上,仿佛是我们眼前有血有肉的活人。这些描摹都建立在扎实的档案研究的基础上——本书英文版里资料和档案来源的部分就有密密匝匝的71页之多。

在挖掘档案的工作中,作者有一次惊险经历,在勒福尔托沃宫(帝俄陆军部的档案馆,斯大林时代那附近就是令人胆寒的勒福尔托沃监狱)查资料时有一次从破烂的楼梯上摔了下来,好在没有大碍。

有意思的是,不少珍贵的私人史料保存在英国王室手中,因为他们与罗曼诺夫家族是亲戚。蒙蒂菲奥里与英国王室关系不错,得以从菲利普亲王(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丈夫)、威尔士亲王、迈克尔王子(女王的堂弟)等人那里获得宝贵资料,并且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其他途径无从得到的个人回忆和知识。值得一提的是,迈克尔王子本人也是研究罗曼诺夫家族史的专家,在俄国也是知名人物。他与罗曼诺夫家族有血缘关系。1979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的骸骨被发现,做DNA检测时,就用了迈克尔王子的血样。

蒙蒂菲奥里为写作本书而做的档案工作固然令人兴奋,但光是占据材料还不够,还需要优美的文笔将材料组织起来。一个人同时是靠谱的研究者和优秀的文学家,这种例子虽然可以举出不少,但仍然可以算是难得。蒙蒂菲奥里是不错的小说家,他的历史著作常常也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大大提升了可读性,给原本沉闷的档案文献赋予了一种魔力。蒙蒂菲奥里的好友,另一位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罗伯茨曾说:“伟大的历史著作,也必须是伟大的文学著作。”蒙蒂菲奥里的作品是否伟大,需要时间来评判,但现在至少可以说它妙趣横生。

这里值得引用一下享誉全球的普林斯顿大学历史与国际关系教授斯蒂芬·科特金在《华尔街日报》的评论:“本书精彩纷呈,其中最后三分之一内容,从20世纪初到革命的大动荡,特别令人眼花缭乱……关于尼古拉二世和亚历山德拉的部分也许是关于本题材的史上最佳记述,表达精炼,同时感情充沛而犀利。用小品文来描写人格的深层次……感谢蒙蒂菲奥里的才华,今后罗曼诺夫皇朝的统治将会显得更加令人难以置信、魂牵梦萦。”

本书不单单是历史书和传记,也关联我们这个时代。蒙蒂菲奥里曾是英国多家大报派驻俄国的通讯和战地记者,在俄罗斯待过很长时间,报道过苏联解体及当时若干加盟共和国的武装冲突。他对叶利钦和普金时代的俄国社会生活有第一手的敏锐观察,对专制统治在俄国数百年的发展和在21世纪的新变化有深刻的洞察。读《罗曼诺夫皇朝》不单单是娱乐,不仅仅帮助我们了解过去,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今。另外我相信很多人会同意我,对中国人来讲,俄国历史是特别值得了解的。

我自己老早就是蒙蒂菲奥里的粉丝,在《耶路撒冷三千年》英文版推出不久后就拜读了,当时我还没有开始从事历史书的翻译工作。记得当时读这本书时我深深为其广博和优美文笔而折服,觉得翻译这样一部时间跨度大、细节繁多、人物密集并且涉及多民族历史文化的巨著一定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值得骄傲的荣誉。五年后,我有幸成为甚至更为恢弘而渊博的《罗曼诺夫皇朝》的译者,这是令我难忘的一段经历。本书用英文写成,俄文专名在转换为拉丁字母时偶尔没有遵循常见惯例,造成一定困难。杨慧小姐精通俄文,熟悉俄国文化,对译稿提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本书责任编辑张金勇老师和其他几位编辑费心费力,对我帮助极大。我在这里衷心感谢他们。《罗曼诺夫皇朝》原书当然不完美,我的译稿更是需要大家批评指正。不过,我信心十足,这会是受过良好教育但非专家的广大读者了解罗曼诺夫皇朝和俄国历史的一个很好的起点。

我曾在伦敦拜访蒙蒂菲奥里的经纪人乔治娜·卡佩尔女士。她是英国多位优秀历史学家和作家的代理人。我对她说,蒙蒂菲奥里这样兼具学术研究功底和优美文学性的作者,并且还有不错的形象与银幕表现力,无论走到哪里都像电影明星一样受到追捧,十分难得,在中国还较少有这样水准的明星作家。卡佩尔女士说:假以时日,你们中国也会有这样的作家的。

微信图片_20171114085052


标签: 罗曼诺夫皇朝
上一篇: “深化屯垦历史研究 建设农业领域航母”研讨会 暨黑龙...
下一篇: 书单 | 你不可不知的“消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