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中心 > 社会政法

报告精读 | 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

2017年10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兰州城市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


1


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建设的历史契合点,是城镇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代表着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建设的水平。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生态城市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然而,囿于多方面的原因,生态违法事件屡屡出现,雾霾、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垃圾围城等“城市病”治理仍需时日,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民众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要求非常强烈,生态城市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建设绿色、智慧、低碳、健康、宜居的中国特色新型生态城市,需要通过“四轮驱动”,共同努力加以实现。


中国生态城市排名珠海市连续3年位列第一,四大直辖市全部保持在生态城市前30名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预计到2050年,城市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70%。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城市是依据生态文明理念,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的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源、信息高效利用,文化、技术、景观高度融合的新型城市,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是人类绿色生产、生活的宜居家园。


生态城市绿皮书课题组采集相关数据,得出了中国284个城市2015年生态健康状况的综合排名。


2015年,中国284个生态城市中排名前100名的城市成分比较复杂,4个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全部保持在前30名以内。5个计划单列市中,厦门市稳居第2位,深圳市排第13名,比上年前进了21位,宁波市排名第33位,比上年前进了31位,大连市排从第16位下降到第28位,青岛市从第7位下降到第14位;东南生态盈余区域城市排名整体较好,主要是因为这一区域城市自然条件较好,气候和水文条件适合植被生长,有利于形成生态的多样性。同时由于这类城市大多属于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趋于合理,城市布局也越来越科学合理,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条件。西部的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市、铜川市依托其在生态社会方面的优势继续排在生态城市健康排名的前100名之内;西部省会城市变化较大,南宁市跃居第9位,拉萨市从第260位的亚健康跃居到第16位的很健康,西宁市进入前100,西安市、成都市、昆明市继续保持在前100名之内,乌鲁木齐市、银川市跌出前100名。说明西部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成效比较明显,内部竞争异常激烈,也表明国家坚持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绩效。


就城市健康等级而言,全国284个城市中排名前16名的珠海市、厦门市、舟山市、三亚市、天津市、惠州市、广州市、福州市、南宁市、威海市、北海市、黄山市、深圳市、青岛市、镇江市、拉萨市的健康等级为很健康,占5.63%,比2014年增加了0.35个百分点(2014年为5.28%),2014年排名前15的很健康城市长春市、铜陵市、海口市、克拉玛依市、江门市被挤出了前15;排名17~190之间的174个城市的健康等级为健康,占61.27%,比2014年减少了12.67个百分点(2014年为73.94%);排名191~268之间的78个城市的健康等级为亚健康,占27.46%,比上年增加了7.74个百分点;排名269~283之间的15个城市的健康等级为不健康,只占5.28%,比上年增加了4.22个百分点;排名284的1个城市的健康等级为很不健康,只占0.35%,比上年增加了0.35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2015年,亚健康、不健康和很不健康的城市数目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波动性,也映射出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漫长性;另一方面,与2014年相比,2015年生态城市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二级指标的权重都做了调整,这两个变化必然导致这两年的评价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比较分析2010~2015年六年间中国生态城市健康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及其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5年间进入前10名的城市变化较大,一些原来在前10名之内的城市逐渐被后来者代替。深圳市前3年均排名第一,2013年、2014年、2015年跌到前10名之外,2013年排名下降到第47位,2014年位于第34位,2015位于第13位,接近前10;同样,前3年排名都在前10名以内的上海市、北京市、南京市和杭州市,在2013年、2014年、2015年的排名均跌到前10名之外。珠海市、厦门市、广州市三城市的排名一直保持在前十名之内,表明三个城市的排名呈现出相对平稳性,其中珠海市和厦门市排名稳中有升,2013年、2014年、2015年珠海市均排名第一,厦门也排名靠前。从健康指数看,总体来说,指数值有所提高,说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舟山市、珠海市、黄山市位列中国环境友好型城市前三名

 环境友好型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城市的类型之一和生态城市发展的一种模式,兼具生态文明城市的一般共性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特殊性。环境友好型城市不仅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形态,更反映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型城市发展观。


绿皮书研究得出了2015年环境友好型城市综合指数排名前100名,并对前100名城市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在环境友好型城市综合指数得分上,排在前十名的城市分别是舟山市、珠海市、黄山市、厦门市、三亚市、福州市、天津市、镇江市、汕头市和惠州市。舟山市聚集宜人的气候、海洋经济、卫生和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优势,位居第一;珠海市汇聚国家首批生态园林城市、新型花园城市、幸福之城、经济优势、地理位置等优势,紧随其后;黄山市凭借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位居第三;我国重要的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厦门市、有“东方夏威夷”美称的三亚市、我国主要的中心城市和超大城市天津市、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福州市、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汕头市以及惠州市占据了前10位余下的位置。排名前十的城市虽然整体排名靠前,但是在指标体系得分中还是表现出一些“短板”指标,如它们在私人汽车数量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和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的施用量等指标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就进入评价的284个城市而言,需要重点关注:①二氧化硫减排。深圳市、三亚市、北京市、长沙市、海口市、广州市、拉萨市、成都市、随州市、巴中市、上海市、南充市、厦门市、资阳市、黄山市、杭州市、常州市、西安市、莆田市、玉林市、武汉市、青岛市、绥化市、合肥市、遂宁市、南昌市、温州市、中山市、威海市和佛山市单位GDP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单项指标排名靠后,二氧化硫排放的监管和技术支撑需加强。②城市民用汽车拥有比例。黄冈市、绥化市、商洛市、资阳市、广安市、达州市、贵港市、昭通市、安康市、巴中市、内江市、崇左市、湛江市、鄂州市、钦州市、宜宾市、遂宁市、揭阳市、河池市、信阳市、驻马店市、来宾市、茂名市、宁德市、汕尾市、南充市、周口市、上饶市、宿州市和玉林市的百人汽车拥有比例很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刻不容缓。③化肥施用量。乌鲁木齐市、伊春市、鸡西市、黑河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吕梁市、乌兰察布市、庆阳市、张家口市、陇南市、双鸭山市、定西市、呼伦贝尔市、克拉玛依市、天水市、七台河市、怀化市、遵义市、大庆市、白银市、宜宾市、忻州市、上饶市、绥化市、鹰潭市、昭通市、榆林市、资阳市和佳木斯市的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指标排名靠后,发展生态农业是理性选择;④清洁能源建设。河池市、吕梁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定西市、赤峰市、崇左市、渭南市、绥化市、平顶山市、黄冈市、临沧市、呼伦贝尔市、汉中市、曲靖市、昆明市、商洛市、巴彦淖尔市、陇南市、孝感市、百色市、忻州市、焦作市、长治市、通辽市和邵阳市的主要清洁能源使用率很低,需加快清洁能源使用步伐。⑤第三产业。内江市、资阳市、攀枝花市、鹤壁市、漯河市、宝鸡市、咸阳市、宜宾市、泸州市、眉山市、遂宁市、大庆市、延安市、南充市、雅安市、曲靖市、达州市、滁州市、乐山市、宜昌市、鄂州市、百色市和巴彦淖尔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需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步伐。


三亚市、舟山市、珠海市位列中国健康宜居型城市前三名

健康宜居型生态城市是生态城市、健康城市、宜居城市的有机结合,就是要从人的健康、人居环境的健康、宜居、宜游等角度促使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平稳、有序地发展,健康宜居型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当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的生存条件,保障其享受自由生活的权利。


本研究依据健康宜居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从核心指标针对的286个城市中选择150个生态化进程发展良好的城市,分别对14项核心指标和5项特色指标进行计算,得出了2015年健康宜居型城市综合指数排名前100名,并对前100名城市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2015年中国健康宜居型城市综合指数得分排名在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三亚市、舟山市、珠海市、厦门市、北京市、天津市、拉萨市、南宁市、合肥市、惠州市。在前100强中,综合指标健康等级被列为很健康的城市有7个,健康的城市93个;核心指标健康等级被列为很健康的城市有15个,健康的城市有85个;特色指标健康等级被列为很健康的城市有10个,健康的城市有68个,亚健康的城市有14个,不健康的城市有8个,特色指数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核心指数的波动幅度,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多元性和特质性。其中,三亚市、舟山市和珠海市的三项指数排名均处于前10位,处于领跑地位;拉萨市和合肥市的三项指数排名均处于前20位,发展势头强劲;而特色指数排名前50位的城市中,厦门市、海口市、苏州市、南宁市、天津市、福州市、广州市和惠州市的综合指数和核心指数均处于前20位,发展潜力巨大,其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可供其他城市借鉴。总体而言,2015年健康宜居型城市健康状况良好,发展水平较高。但万人拥有文化、体育、娱乐用房屋,公园绿地500米半径服务率、城市旅游业收入占城市GDP百分比等特色指标的城市差异较大,反映出城市公园绿地景观以及文化、体育、娱乐硬件设施在城市建成区中的地位往往不稳定,在城市整体规划布局中处于弱势地位,因而在城市之间差异较大。值得庆幸的是城市生存、生活空间,城市宜游性等因素普遍受到城市政府的关注,这也从一定意义上证明了城市宜游性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性对城市基础建设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另外,城市的健康保障容量和能力与城市基础建设发展水平的不匹配情况需要引起多方关注。


珠海市、厦门市、三亚市位列中国绿色生产型城市前三名

绿色生产型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通过绿色创新,按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来组织生产过程,创造出绿色产品,以满足绿色消费,最终在城市中实现高经济增长、高人类发展、低生态足迹、低环境影响目标的城市。


建设绿色生产型城市关键是要实现绿色创新,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高资源生产率,传统工业革命用人均劳动产出作为衡量指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绿色创新经济则倡导提高资源生产率,即以单位资源投入或环境容量的经济产出、服务产出作为衡量指标,以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另一方面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本消耗脱钩,所谓“脱钩”,是指人均GDP达到5000~10000美元以后,以较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经济增长,同时城市发展让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多转化为社会福利。


绿色生产型城市建设需要在城市工业生产和城市农业生产过程中贯彻绿色创新理念,通过生产过程创新、产品创新和系统创新,制造满足绿色消费需要的绿色产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小环境压力,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绿皮书研究指出,中国绿色生产型城市综合指数得分排名在前十的城市分别是珠海市、厦门市、三亚市、舟山市、天津市、深圳市、广州市、惠州市、汕头市和镇江市。


珠海市2016年被评为国家首批生态园林城市,有着新型花园城市和幸福之城的美称,不管是从经济发展还是地理位置上它都有着许多其他城市所没有的优势,决定了其在绿色生产型城市建设上的优越性。五项特色指标中“主要清洁能源使用率”对珠海市综合排名的贡献率较大,单位GDP用水量变化量和单位GDP综合能耗较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较低,从而导致其特色指标的排名仅为第七名,因此,珠海市今后应在降低单位GDP用水量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方面下功夫。


厦门市是中国重要的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发达,同样在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方面表现突出,这与其便利的公共交通和公民绿色出行理念密不可分,然而厦门市在提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方面也应增加投入。


三亚市是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有“东方夏威夷”的美称,自然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在调查的284个城市之中,其是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利用率接近100%,在清洁能源使用率方面也表现突出,但控制单位GDP用水量变化量应该是该城市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亚市、厦门市、天津市位列中国绿色生活型城市前三名

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绿色生活,则指的是绿色健康的生活和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提出以绿色为基调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和以绿色为导向的生态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能够极大限度地推进节约环保,从而产生难以估量的绿色效益。中国以“践行绿色生活”为主题的首个“环境日”于2015年6月5日确定产生,在与世界环境日“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主题互相呼应的同时,也彰显了政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施政理念和治理重点,顺民意、得民心。


绿皮书研究指出,前十位的绿色生活型城市依次为:三亚市、厦门市、天津市、福州市、广州市、南宁市、西安市、舟山市、青岛市、深圳市。基于下述原因,这些城市在绿色生活型城市的构建方面表现突出,能够为其他城市建设提供相关建设经验。


2015年华北地区除天津市位列第三,其他均处20名以后;东北地区大连市进入前20名,其余城市名次均分布在39~100区间内;中南地区三亚市、广州市、南宁市、深圳市、武汉市、惠州市进入前20名,位于前50名的城市与后50名的城市数目几乎相等;西南地区进入100强的较少,重庆市在此区域内领先,且较上年名次有所上升,位居第19名;西北地区西安市跻身前10,其余城市均分布在50名以后;华东地区厦门市、福州市、舟山市、青岛市进入前10名,且依旧是前100强城市最多的地区。


北京、上海、深圳位列中国综合创新型城市前三名

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空间载体,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先行者。其中,创新创业是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驱动力;绿色生态是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重要保障。建设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的关键在于实现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城市创业生态系统、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转、功能协同与战略耦合。


绿皮书研究指出,前十位的综合创新型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天津、苏州、广州、杭州、武汉、厦门、西安。在名单前十位中,北京市、上海市和广州市等特大城市排名靠前。深圳市、天津市、苏州市、杭州市和厦门市等东部沿海省份的城市居多。此外,武汉市和西安市等中西部省份的城市也占有一席之地。


通过与上一年发布的名单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两年来中国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的排名总体稳定,但少数城市的位置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在前三名城市中,北京市始终位于榜首,而上海市超越深圳市,重新回到第二位。在前十名城市中,武汉市和厦门市都从上一期的十名之外重新回到前十的位置,而天津市的排名则比上一期的第十位进一步提升。纵观百强名单,呼和浩特市、石家庄市等在上一期中未能排入前百强的城市,此次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这一方面是由于其后发优势,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这些城市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在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显著成效


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过多,推进过快

绿皮书指出,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方向,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在理论上,源于西方的海绵城市理论引进到中国“水土不服”,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具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尚未形成。各地方城市对海绵城市的内涵、外延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理解不深不透。在实践中,中国城市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严重制约海绵城市建设;现有技术还不能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亟待突破;各地方城市缺乏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存在盲目跟风和“贪多求快”的现象,政府在引导政策上还有待完善。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将会迟滞甚至阻碍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


目前全国共批准了30个国家级、90个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但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新事物,在尚未总结出较为成熟的具有推广意义的建设经验的情况下,确定如此高比例的城市作为海绵城市试点,本身就违背了“试点”的初衷。海绵城市的建设资金平均每平方千米1亿~1.5亿元,每个试点城市的专项建设资金动辄数十亿元。如此巨额的资金,如果不能在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的规划指导下合理分配和使用,不仅可能劳民伤财,还可能演变成新一轮的“挖湖堆山”“大拆大建”。


如果将现有城市改造成海绵城市,成本过高。国务院办公厅提出,2020年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为: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能够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目前都能够正常运转,部分市政基础设施甚至刚刚建设完成,远没有达到老化或者需要更换的程度。在现有多数市政基础设施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标准的情况下,如果要达到上述目标,需要在5年内对所有城市建成区至少1/5的屋顶、街路、排水、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其耗资强度不亚于重建120个城市的与水相关的市政基础设施。


激励机制存在缺陷。中央财政明确提出对海绵城市进行资金支持,“却没有给出具体的细化条例,并没有完善的金融政策”。中央财政提出,对于海绵城市PPP项目中私人资本达到一定比例的,除了基本的专项补助外,还将额外奖励10%。但是,却没有指出“一定比例”的确切数字。此外,各级政府部门对海绵城市建设阶段的激励措施较多,运营和维护阶段的激励措施则远远不足。多数激励措施只是针对企业和施工单位,罕有针对广大市民的激励措施。


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现有法律和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解决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不能有效约束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各行为主体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进行施工。海绵城市建设涉及众多部门,目前的规章制度或者政府公告并没有明确指出各职能部门或实施主体的角色定位及其权利义务,缺乏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一旦遇到问题,各部门之间容易互相推诿扯皮,推卸应负的责任。


标签: 报告精读皮书
上一篇: 报告精读 | 邮轮绿皮书: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7...
下一篇: 报告精读 | 中东黄皮书:中东发展报告(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