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选举潭水深千尺 | 1933年,围绕参议会议长选举的政治角逐

对于民主政治体制和正在进行民主建设的国家而言,选举无疑是牵动国家前景和国民关注的一件大事。2012年3月俄罗斯大选后,普京以63.64%的得票率默默坐回总统椅;2016年7月英国大选后,新铁娘子梅姨接过“脱欧”大锅;2016年11月美国大选后,美国人民拥有了一窥白宫动向的推特平台;2017年5月法国大选后,年轻的马克龙总统的八卦进驻我国千家万户的微信朋友圈……


而19世纪30年代的我国北平也曾进行过一场新式自治运动,那时,在社会管理的各个层次,选举活动纷纷开展起来。


8.21党意与民意1


北平市筹备新式自治是从北伐刚完成,训政方将开始之际的1928年12月开始的。就总体趋势来看,三年多的筹备自治,基本上是按照1929年的《市组织法》和1930年修订后的《市组织法》的规定开展的,尤其在改组自治组织方面获得了不少成绩,经历了从采纳街村自治组织到采用区坊自治组织的转变。

以1933年春正式依法选举区坊长和市参议员、组织市参议会为标志,北平市完成了自治,由北洋时期官治到国民党训政初期民治的转变完成,此后北平市自治进入以北平市参议会为核心舞台的时期。


8.21党意与民意小标

谁拿谁当枪使

参议员的选举从1933年3月26日开始,但是选举引发了巨大的争议,3月30日,北平市教育会、工联会、农会、妇女救国同盟会及所谓“1321名市民代表团”五个团体指责该选举违法,成立了“北平各界反对违法选举联合会”,并组织了执行委员会推动反对事宜。

联合会主要从以下几点对本次参议员选举提出异议。第一,认为北平市的自治成就不佳,不能举行选举。第二,指控选举违反内政部缓期规定。第三,指控选举存在严重的违法行为,指出朱清华系势力在选举之前的公民登记上大做手脚,“市民及各界团体,妇女会等曾屡请登记,该会均置若罔闻,是实欲置地方自治于自己支配之下,以便营私,是以平市具有市民资格者,不下百五十万人,而此次市选仅数万人,且捏写伪造,内幕重重,实际出席选举者不过数十百人而已”。


8.21党意与民意2


平心而论,上述指控皆非空口无凭。不过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第二项控诉,其中涉及此后北平市参议会内部政治派系之间的复杂关系。

上述北平市教育会、工联会、农会、妇女救国同盟会和“1321名市民代表团”五个团体组织成立的“北平各界反对违法选举联合组织”的构成已经明白显示了发起组织属于社会团体,而当时北平市的社会团体根据法律规定是受国民党指导控制的,农会、公会、妇女会在1931年后甚至在陈石泉的主持下一度暂停活动。董霖即是受陈邀请来北平襄赞国民党党务的,党部对民众团体的整理异常重视,先后派定指导员加以明确的指导,对工会、妇女会、学校、农会的控制尤其严密,如农会“但我各级农会负责人之态度行动及言论以观,则对本党主义尚能相当接受,一切活动亦能在党的指导之下进行”。实际上该反对选举组织也毫不避讳地就在北平市党部举行成立大会,其反对选举的举措自当具有党方力量介入。

在反对选举的组织构成中,“1321名市民代表团”的立场显然和董霖系有异,但是他们能够和党方指导下的工会、农会等联合起来,至少其政治态度或至少利益方面和董霖系较为接近,谨慎地推测,这股力量或许包括不少此前在国民党内部受到排挤的改组派部分党员和一部分非朱清华系的地方力量。因为这股力量在此后董霖系和朱清华系完成政治交易互相妥协后,仍然持续向中央部门陈情,继续其反对参议会选举的运动。实际上,在30日成立的“北平各界反对违法选举联合组织”之前,最早起而反对选举的是这个“1321市民代表团”,他们在选举前的24日即已有所行动。27日选举刚完成,就有市民郑桂林等联名具呈市党部及南京内政部,认为选举违法,应该宣告无效,工联会在当日下午做出决议,提出了选举违背中央展期的规定。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国民党在幕后操纵。这股力量曾经将他们的文章编辑成《如此完成的北平地方自治!》一书,用来刊布一年来他们为这项运动所发表的文件和相关记载,声称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期促进民众对于自治之观念,并借社会明了此项运动之真相耳”,其中不少文章发表在《华北日报》上,而《华北日报》正是国民党在华北的官方报纸,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著者具有一定的党方背景。

在参议员选举上,地方力量尤其是朱清华系的地方力量获得了最大的政治利益。但是国民党市党部通过其中央政治资源,在幕后利用和策动各方力量反对选举,并以此为交换筹码令董霖和萧训当选为参议员,可以说尽管没能阻止朱清华系地方势力主导选举的大势,但是也有所收获,而双方的下一场较量要在市参议会议长选举中展开。


8.21党意与民意小标

要抓住选民的心,就要先抓住选民的胃?

当选参议员证书发下后,市参议会即将正式成立。首要的任务就是选举出参议会正副议长。各参议员见活动时期已至,“遂纷纷向各方拉拢,或运动正议长,或运动副议长”。

对于议长一职,竞争者主要是朱清华和董霖。报纸报道说:“现在运动正议长者,以筹备自治之某首脑,及市立某中学校长二人为最力。”并称:“当某中学校长欲出而竞选议长时,曾有人从中调节,欲以副议长舁之,不知此事何以未曾实现也。”此处筹备自治之某首脑,自是指朱清华,而市立某中学校长,则是董霖无疑。有报纸更直接指出:“市党部委员董霖,昨日亦在忠信堂欢宴平市各参议员,联络情感,以便选举议长。”本来朱清华对于自己当选参议长颇有信心,因为当选参议员“非其故友,即其昔日幕僚,所以他的运动是比较的来得容易。据昨晚所得消息……(支持)人数约有十九人之多。假若这是事实的话,则此君之于‘议长’,似乎已在掌握之中”。


8.21党意与民意3


但是在董霖宣布参选议长后,鉴于参议员选举中他体现出来的实力,朱清华是万万不敢掉以轻心的。因为董霖有其不可忽视的中央资源,他出来参选,“乃因某两重要当局,皆其同乡也”。尽管在市参议员当中只有萧训作为他“同派一人,为之鼎力奔走”,但即使是萧训,平时也与董霖“并不谐和”,之所以相助实行合作,是“因利害关系”,所以董霖出来竞选议长,“尚有其他势力,为对方所忧虑者云”。同时董霖“在办事上占有优势,且有其同乡,及其个人所在之各机关为后盾”。且朱清华也有其弱点,即“市民对筹备自治向皆不满……同时某首脑之个性甚为倔强,开罪于人者时有之。彼即以利相诱,专利用此人为其爪牙”。

为了拉拢参议员,朱清华和董霖均大宴宾客,各方均有固定的宴会场所,宴会无虚日。据报纸报道,当市选举委员会8月1日决定选举正副议长时,“其人选大致已决定。闻此次运动参议长者,以将来帮助民选市长为交换条件,故颇得巨大之助力”。甚至夹杂有利诱和胁迫事情。


8.21党意与民意小标

背叛者令他心碎

8月3日,北平市参议会正副议长选举正式开始,出席的参议员有34人,杨绍业、高伦堂二人请假,孙绳武缺席。在会议刚开始推举临时主席时,竞选双方就展开了较量,“卓宏谋首推魏元祥,朱清华继推吕均。前者理由,谓主席可由公众推举,后者则谓主席应由年高望重者任之。互相起立说理,甚为激烈”。双方相持不下,新任市长袁良出而调停,付众表决,结果为14∶14票,势均力敌,最后由袁良指定吕均为主席,双方才安定。

接着开始投票,选举结果,董霖以18票战胜朱清华的16票。副议长选举,周肇祥得10票,朱清华得9票。选举结果显示朱清华个人完全被击败,他“目瞪口呆,颇有懊丧之状”,“当选之副议长周肇祥,初犹演说甚欢。迨选出后,却目视群众,静默无言,抑若别有心绪也者”。


8.21党意与民意4


朱清华的目瞪口呆,周肇祥的目视群众静默无言,表明选举结果皆出乎其预料。由于对自己在北平的势力培植成绩颇有信心,选举前他们成竹在胸。如果以此前报道的朱清华有可以稳稳当选的19票来参考的话(超过一半票数的17票),那么至少有3票临时改变投向董霖。造成朱清华“目瞪口呆”最有可能的原因在于吕均和白常文跑票倒向董霖。

一方面,选举议长时朱清华推举吕均为临时主席的举动和推重,表明他此时和吕均的关系十分融洽,视之为己方,但是在1934年3月份议长改选过程中,朱清华极力反对吕均、白常文当选为正副议长。这里面的态度转变十分耐人寻味。吕均改选为参议长后就任的要求则有“本人就职,须得到反对方面各参议员之谅解”,“所有议长在本会应有之行政及任用人员等职权,须由本人负责执行”,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朱、吕之间在1934年3月间的确有相当矛盾,而这种矛盾显然是在第一次参议会议长选举之后形成的,只有突然的政治背叛才有可能让信心满满的朱清华“目瞪口呆”“懊丧”,甚至“悲愤”了。

另一方面,从二者背离的可能性来说。吕均、白常文均非朱清华能够完全控制的筹备自治人员。吕均和朱清华一样是筹备地方自治的重要人物,在北平有历史、有社会影响力,非朱清华所能完全操弄之人,在朱清华势力庞大的情形下,有不满亦属正常。而白常文甚至属于一直持反对市选举态度的商会。董霖的议长当选得票刚好过半数达到18票,更有意思的是副议长选举中同一派系的朱清华和周肇祥得票之和恰为19票。但是朱清华乃竞争议长,而非副议长,居然有人投其选票,造成周肇祥票数分散,仅以极少多数票而当选,可谓赢得并不光荣。党方分化瓦解的政治策略操作得极其精准,无怪乎朱清华和周肇祥选后均神色失常。与选举参议员时朱清华大获全胜相反,参议会议长选举的赢家为国民党党方。


8.21党意与民意小标

来自社会各方的声音

1933年3月15~23日,北平市按照内政部的命令,在市属各区坊分别举行区坊长民选。选举由市府派往各区坊的监理员监督,这些监理员人选一般为此前各该区坊的筹备员或区坊公所常委,一般每一坊派一位区选举监理员与一位坊选举监理员,某区选举一般派遣他区公所常委监理,坊监理员派遣他区自治筹备员监理。

按照《市组织法》的规定,内政部明令北平市区坊长民选之后即可进行市参议员民选,以完成自治的最后一步。北平市随即于3月份组织了参议员选举委员会,3月26日,参议员由各区选民选举完成,共选出37名参议员。但是由于复以参议员当选证书等各种手续问题,直到同年8月初各参议员才宣誓就职,参议会至此正式成立。

北平参议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民选基础上产生的民意机关,此前包括北洋时期的参议员和众议院,虽然具有一定的民意代表性,但是由于选举对选民设定了一些关于教育和财产方面的资格限制,仍然算不上普选性质。根据国民党中央统计处的一项统计,至1933年,各省市拟定县市参议会筹设程序先后经内政部核准备案的有浙江、河北、云南、贵州、山东、甘肃等省。但是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均以地方情形困难,请准暂缓设立。其余浙江、云南、贵州等省,则均依照核准程序,积极筹设”,最多只有拟定方案。


8.21党意与民意5


北平市参议会的成立在当时受到各方关注。尽管当时中国国内政局并不稳定,但是各地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对于北平市参议会的成立纷致贺电。这些贺电来源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褒扬北平市参议会的成立,“导民权于正轨,树全国之先声”。②表示要以北平市的自治经验为学习榜样,主要是北平临近的天津和青岛。③表示在具体的市政和国家建设方面有所期待的,这主要在北平市相关的社会团体贺电中提到,律师公会称赞说:“(参议会)诸公以党国柱石、社会人望,荣膺公选。”较之此前天津市自治监理处仅称北平市“诸公”为“地方重望”,多了对“党国柱石”这一新执政者的恭维,亦是前面提到的国民党在社会团体中具有影响力的一种表现。上述贺电虽然多属客套话,但是措辞差异也体现了不同的社会政治角色对于北平市参议会有不同的期待,这种期待正是由于北平市参议会为全国首次民选,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北平市参议会民选广受当时社会关注。但是在外界多表扬之声,北平市各界市民对市选举有所期待之外,也多有尖锐的批评。这些批评体现出市民对选举舞弊给中国宪政造成不良影响的担忧与愤怒。一封以第十五区460坊1万公民名义写的对参议员的警告书声称“今全中国二千多县,十几个市,都办自治,惟北平首先完成,这是何等光荣的事。三民主义试验之第一次,训政完成,宪政开始之第一个城”,要求参议员以身作则,珍惜北平市作为第一个开始宪政的城市的光荣,认为如果参议员往坏道上走,就会被官僚说自治不好,那时就会取消全民政治,取消宪法,归还大乱,归还军治,归还专制,“全国人民都要骂我们北平市民不该选出这样坏人,不该听着他们干坏事,我们市民挨不起骂,都要一齐起来,找你们算帐”。有人对北平筹备自治委员会仓促举行区坊选举提出严厉的批评,认为有四个弊病,“一曰误用劣绅办理自治;二曰政府放任,监督未周;三曰变更选举制,曲法从人;四曰民众麻木,抛弃公权”。要求重新民选,摆脱劣绅对选举的把持。不过,要在普通的民众和有明显政治目的的反对力量之间做出区别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号称市民团这样一度和党方采取合作姿态的反对选举的力量,其中也夹杂了商会、改组派及某些非朱清华系的区坊势力。笔者所看到的普通市民的反对声音,多集中在对朱清华筹备自治成绩不佳的批评方面,其中又特别集中在对清除秽土处理不力之事上。其他含有政治性的批评则不断地将朱清华描述为谋求私利、丧失公义的“土豪劣绅”。






推 · 荐 · 阅 · 读


党意与民意

党意与民意:北平市参议会研究(1928~1948)

肖守贸 著

2017年8月

本书讨论了1933~1934年北平市参议会、1946年北平市临时参议会和1947~1948年北平市正式参议会召开的背景、参议员的选举过程和人员构成、参议会召开后议案提交和处理情况等,着重分析参议会的实际运作。作者指出,北平市参议会的运作一直处于异常复杂的派系环境中,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内部、国民党内部的政治角逐对参议会的运作效果和议政特质产生了巨大影响。


标签: 近代史
上一篇: 在那红海那边死海那边有一群聪明人 | 以色列智库
下一篇: 社会政策精选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