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京城烟云 | 隋唐长安城历史文化遗址

隋唐长安城,是公元582年至904年这三百多年间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向全人类展现了长安城繁荣昌盛的光辉,它也是当时世界最为宏伟、壮丽的国际大都会。


7.26隋唐长安遗址1

唐长安城复原图


隋唐长安城为什么选建在陕西关中地区?对于都城的选址,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其标准主要有三:在政治上能控内与驭外;在军事上利于进攻与防守;在经济上必须能保证一定的物资供应,即有充足的粮草。不论是政治因素,还是军事因素和经济因素,归根结底都落实在地理基础上。

隋唐时期,陕西关中正处在中国的适中位置,政令的传布,“四方入贡道里均”(《史记·周本纪》),便于控内驭外;关中周边山河环绕,在山隘和河流渡口设关防守,敌人打不进来,攻打敌人,出关即可得胜,可谓“金城千里”;关中平原,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能保证都城的一定物资供应,是谓“天府之国”。此外,就地缘政治来说,从宏观上看关中平原,东依中国最古老的富庶中原,西连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战马的来源地;关中平原南连汉中盆地和巴蜀(重庆市、四川省),汉中、巴蜀地处中国汉江、长江的上中游,巴蜀是关中的肘腋。占地利之便,军旅顺江而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再从微观上看长安,地处关中平原最开阔地区,地形平坦,八水环绕,交通便利,是隋唐时期都城地址的最佳选择。

然而繁荣昌盛的长安城的厄运终于来临。唐昭宗天祐元年(904)正月,长安城遭人为破坏成为废墟。一千多年来,直到20世纪60年代隋唐长安城残存的城垣、遗址、城门遗存、寺、观和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依然向人们指点着它庞大的躯体。


7.26隋唐长安遗址2

大明宫丹凤门


对隋唐长安城的选建、设计、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制的研究,历来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著述甚多,兹不赘述。特别是1958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简称“文管会”)《唐长安城地基初步探测》、196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发掘队《唐代长安城考古纪略》,为研究隋唐长安的历史地理奠定了基础。但不可讳言,史籍的记载和20世纪50年代的考古探测,由于受时代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误记。

2014-2015年,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立足于对隋唐长安城研究的历史文献和历次考古勘测、发掘研究成果,对隋唐长安城现存可保护遗址的现状系统摸排,逐一实地调查,纠正一些史籍记载的缺失和历次考古发掘中的错误,并新发现了一些重要历史文化遗址。

对于隋唐长安城,中国和全世界都在继续进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鉴于存世文字史料的不足和长安城历史文化遗址的损毁与破坏,新材料、新信息的来源主要依靠对地下埋藏文物的发现和研究。河西走廊悬泉置汉简的出土,为长安与西域诸国的国际交流提供了新史料;新疆吐鲁番出土唐代张雄妻麹氏绢衣舞俑,是用唐长安新昌坊的质库帐历缠绕的,这为唐长安的坊里研究提供了新的、生动的实物和文字材料。

下文中呈现的几处历史文化遗址,同样是隋唐长安历史探秘的绝佳补充资料。


7.26隋唐长安遗址小标

清明渠

“八水绕长安”是长安得天独厚的宝贵的自然资源。隋建城之初,即隋开皇二年(582),利用浐、潏、洨三水,开凿了龙首渠、清明渠和永安渠三大水利工程,萦绕长安宫、市、坊(里)间,供园林绿化、洗涤和饮用。唐代又增开黄渠、漕渠。

唐末至今1000多年来,长安城中这些渠道大都堙塞,仅在地面上下留下遗迹,或无遗迹可寻。其中考古发现可以断续恢复流路的是清明渠。


7.26隋唐长安遗址3

“八水绕长安”


20世纪50年代陕西省文管会用钻探方法,探出清明渠在今三门口村以东200米,唐安化门(唐长安城南面三门最西的一门,是三个门洞)紧西北入城,流进城内安乐、太平等九坊坊内之西,再入唐皇城。1971-1972年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对唐长安兴化坊的钻探,“在何家村(今西何家村)西南北向小路的东侧沟渠和土崖面上不断发现有水渠遗址”。1993年西北大学历史系戴彤心教授、段浩然教授进行了唐太平坊西坊墙、墙东清明渠、墙西安化门的考古探测,发现清明渠多层淤泥及淤泥中的蚌壳和少量的唐代瓦砾。

2002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夜降小雨、中雨,正月十六早晨太阳出来,在今西北大学太白校区校园西南,拟建楼房挖好的地基坑(东西长145米,南北宽21米,深约3米)南北相对的坑上部,李健超观察发现锅底状渠道横断面遗址。该地地面高程是408米,在地面之下约0.3米为水渠底部淤泥层,约20层,厚0.8米(中心点),宽约4.77米,中间低,两侧高,沉积层淤泥泥土质、土色与上更新统无层理的土红色黄土有明显区别。

稍后,在西北大学校园西北也于建楼挖掘的地基中发现清明渠渠道遗址。西北大学地理系测绘教研室王清泉老师进行了水准仪测量,两处基坑中和地面下清明渠道总长359.45米,南高北低,高差为0.685米,说明清明渠由南向北流,而且是在太平坊的西坊墙东即太平坊境内。


7.26隋唐长安遗址4

清明渠,永安渠


据《长安志》等史籍记载,清明渠入城“经大安坊之东街,又屈而东,经安乐坊之西南隅,屈而北流,经安乐、昌明、丰安、宣义、怀真(原为怀贞,误)、崇德、兴化、通义、太平九坊之西,又北经布政坊之东,右金吾卫之东南,屈而东南流入皇城”。为什么清明渠不从太平坊向北直接流向皇城,而是向西北绕了个大圈子,才自东南流入皇城呢?原因是渠道流水必须按一定的落差,也就是比降,今西北大学校园地面高程是海拔408米,太平坊北邻的唐皇城含光门内高程是海拔402米,相差6米,渠水必然会形成跌水,为保障渠水畅通,按等高线递减的规律,绕道今西安城西,城墙西的自来水公司,再东南流入皇城。自来水公司及其东南一带地形略低于海拔408米,在20世纪末建西安环城公园时,才将唐代地面铲平、破坏。

后来,关于清明渠在西北大学校园内的遗存曾向西北大学领导建议,为清明渠遗址树立标志,但这一建议未被采纳,而清明渠遗址全遭毁填。


7.26隋唐长安遗址小标

太平坊西南隅实际寺

隋唐长安城太平坊西南隅实际寺遗址,是根据唐代韦述《两京新记》、宋代宋敏求《长安志》的记载和该地出土的历史文物,被史地学界公认的,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正式考古发掘。新建的实际寺纪念亭地点有失偏颇。

1980年末,西北大学校园西南隅兴建宾馆,开挖的地基和近旁的一个水井挖出的碎砖破瓦和泥土中,出现文字长砖、方砖、莲花纹瓦当、筒瓦等以及善业泥、飞天线画残石片、石经幢残石片等。完整的建筑材料带字长砖、莲花纹瓦当等交西北大学历史系文物陈列室,佛教遗物残片等洗刷后格外晶莹。


7.26隋唐长安遗址5

温国寺伴寺狮


根据《两京新记》《长安志》的记载,太平坊西南隅是隋唐时期的实际寺,后更名为温国寺。而西北大学校园西南隅新建的宾馆正当隋唐实际寺遗址上。1982年,北京大学考古学家宿白教授来西北大学,闻讯并观看这些残留遗物残片,为之惊奇,提出由他和李健超合作撰文。初稿撰写过程中,九角形贴金石经幢残片是数学系赵根榕教授测定的,有些文物名称是历史系刘士莪教授帮助识别的。初稿完成后,寄给宿白先生,他把撰者之一他的名字去掉后,以《唐长安实际寺遗址出土文物》为题交《文物》杂志社。此后,又有《唐长安实际寺的高僧》在台湾出版的《历史月刊》1994年第75期上发表,《西北大学校园里的唐代遗迹与遗物》在《考古与文物》1995年第4期发表。

至于在西北大学校园内建实际寺纪念亭,为什么不建在实际寺出土文物的实际寺遗址附近的花园,或比较空旷的适宜地点,却选择恰恰离太平坊西南隅较偏的地方?令人难以理解。更有甚者,今新建的实际寺纪念亭东建造了橘逸势勉学之地纪念碑,橘逸势是日本古代(唐时)嵯峨天皇的舅子,在长安滞留年余,并没有在长安国子监勉学,哪里有橘逸势勉学之地呢?


7.26隋唐长安遗址小标

通义坊

2009年前后,西安市城中村的改造使隋唐长安城残存地下的历史文物遭到灭顶之灾。城中村改造的管理部门和房地产开发商,对考古工作者针对城中村地下的考古钻探的地区和时间均有极苛刻的限制。

地处今边家村的通义坊的考古发掘,是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承办,领队是副院长张建林,考古调查钻探和发掘是田有前同志


7.26隋唐长安遗址6

通义坊考古挖掘


通义坊的核心区域是西安含光路西,边东街以西,边西街以东,考古发掘有两个区,面积500平方米。一区清理出东西向一条道路,长15米,宽7.65米。路旁有排水沟,路中留有车辙十余条,这应当是唐末毁长安时留下的车辙。

为什么选择一区来进行考古发掘呢?一是此为历史时期保存下来的道路;二是考古工作者在通义坊之南邻兴化坊已经钻探出兴化坊的坊北墙遗址。这为寻找地下的通义坊坊中路提供了证据和数据。

西起西北工业大学东墙外,西工大东门外向南约100余米,西工大路以东是航天航空工业公司家属区,20世纪末,该家属区9号楼北有条东西走向小路,路北修筑10号楼,在开挖的10号楼地基中出土了大量唐代建筑材料莲花纹方砖、莲花纹瓦当等。根据这些唐代遗存和《长安志》等史籍记载,可以认为这是唐初长安慈悲寺遗址。这条9号楼与10号楼之间的小路正是唐代光德坊的东大街遗存,宽约20米。循这条小路向东,路南是中国科学院光机所家属区,路北是西安市统计局家属楼、白云宾馆。至今这条小路虽然有所改变,但在白云宾馆以南仍可向西通向西工大路。这条通道向东横穿过太白北路,又继续向东延伸,这就是今日西安的一条东西向的太白路天天商业街。但这条商业街搭篷建造时,曾向北移动7米左右,其原因是陕建八公司建楼房时向北扩展。从西向东走出这条商业街的东口,再向东南约20余米,就是考古发掘的一区。

史籍记载和近年考古发掘证明,隋唐时期皇城以南、外郭城内有东西4列,南北9排坊(里),总共36坊,通义坊是其中之一。这36坊每坊只建东西二门,只有一条东西横街和若干巷、曲。36坊的面积不同,通义坊东西长683米,南北宽544米,呈东西长的长方形。1972年以前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在《唐长安城兴化坊遗址钻探简报》已探出兴化坊的北坊墙在今西安市友谊西路南侧,即今陕西省人民医院的北院墙南,通义坊的南墙在今友谊西路路南侧,从今友谊西路南侧向北丈量270多米,正是今边西街东侧的一区考古发掘地点。


7.26隋唐长安遗址7

通义坊出土善业泥


通义坊的考古发掘主要收获是勘探出通义坊埋藏地下1000多年的坊中路,但更重要的是向人们昭示出这条坊中路东西延伸,东通唐东市,西通唐西市的一条通道。这条道路虽然在史籍中没有记载,也没有古代地图的标识,但沿着通义坊坊中路向东、向西延伸,好像一条珍珠银链,将隋唐时代的一些名人宅地串联在一起。通义坊坊中路向东被陕西省公路局隔断,再向东横穿含光路,又被陕西省安装公司截断;又东穿红缨路,上海市政府驻西安办事处的北街就在这条东西路;再向东穿过朱雀大街延伸,向东即雁塔寺街(街名是错误的),雁塔寺街再向东,被东北西南向的回民巷、小雁塔路截断,又向东延伸为红会路,红会路向东穿过文艺北路,延伸为明胜路,明胜路向东与永胜路相交,东横穿李家村,又东横穿雁塔路北段,再东通唐、东市。

今明胜路与永胜路交会的十字口是唐代万年县宣阳坊的西门,西门之南是唐代大将军高仙芝的宅第。这条穿过隋唐长安城的通义坊、通化坊、开化坊、崇义坊的坊中路,又东经宣阳坊的东西大街便到唐长安东市。沿路有唐高祖李渊旧宅、颜师古宅、欧阳询宅、杨国忠宅等名人宅第。


7.26隋唐长安遗址小标

尚待标识的佛教寺院


· 清禅寺

地居兴宁坊南门之东,是隋唐两代官方的佛教中心寺院,位于今西安市长乐西路40号原榆林专区驻西安办事处院内。大足元年(701)十月至长安三年(703)十月,两年间武则天由东都洛阳返回长安,于大明宫处理朝政,她把洛阳佛授记寺寺主德感从洛阳调到长安任清禅寺寺主。该寺“九级浮空,重廊远摄、堂殿院宇,众事圆成,竹树森繁,仓廪碾皑,库藏盈满,京师殷有,无过此寺”(《续高僧传·慧胄传》)。清禅寺遗址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禅寺遗址在长乐西路路南,位于通化门街之北,那么通化门遗址怎么能在长乐西路之北呢?


7.26隋唐长安遗址8

光宅寺七宝台十一面观音造像


· 光宅寺

光宅寺遗址位于长安光宅坊横街之北,地当今西安市尚德门北,西安火车站和自强东路南。光宅寺中之“七宝台”是世间供养佛或佛寺最精致珍贵的精舍至宝,唐末光宅寺被毁,七宝台中的造像部分藏于后世建造的宝应寺内(今西安南门内,书院门街西路北),19世纪末被日本、美国掠走(日本藏21件,美国藏4件),其中唐姚崇所造的弥勒三尊像藏美国亚洲美术博物馆。

· 懿德寺

地处长安延寿坊南门之西,原名慈门寺。懿德寺遗址位于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内,1997年3月发现隋慈门寺智藏禅师舍利塔铭及舍利石函、铜函、金钵等重要文物(呼林贵、刘合心、徐涛,1999)。


7.26隋唐长安遗址小标

名人宅第


· 唐高祖李渊旧宅

在通义坊西南隅,地当今友谊西路北,太白北路东,陕西建筑八公司院内。唐武德元年(618)立李渊旧宅为通义宫,贞观元年(627)立为兴圣尼寺。

· 姚崇宅

在长安兴宁坊西南隅,地当今西安长乐西路南,朝阳巷东,永乐路北,安仁坊附近。姚崇以十事要说玄宗而后辅政,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但是姚崇在长安的居室十分简陋,当他身患疟疾,玄宗让他移居皇城之四方馆,他固辞不就,充分显示他为官清廉、朴实、谦让的高贵品德。《长安志》《唐会要》等典籍记述姚崇在长安平康坊的住宅是错的。


7.26隋唐长安遗址9

“玄宗走马任姚崇”


· 宋璟宅

位于长安安兴坊西门之北,户部尚书卢象先宅次北,地当今西安城东城墙中山门之西北。

· 高仙芝宅

高仙芝,高丽人,少随父来中国,年二十余即拜将军,天宝九年(750)升安西节度使,曾击败中亚石国,天宝十年(751)石国引大食来攻,他出击大食败归。后调回长安,安史之乱时,以副元帅出征,驻守陕州在退守潼关时,被监军宦官所杀。高仙芝宅在长安宣阳坊西门之南。

(作者李健超,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教授;原文有删节)






推荐阅读>>>


西北民族研究

西北民族论丛(第十五辑)

周伟洲 主编

2017年6月

· CSSCI收录集刊 ·


标签: 考古学
上一篇: 是需求,也是权利 | 老年人的经济活动参与
下一篇: 法治剩余的行政吸纳 |“外嫁女”上访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