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STORIES

潘家华:皮书进一步提升的三个方面

作者:潘家华 来源:社科文献 时间:2017-07-26
分享到:

20世纪90年代末,我还在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的时候,就开始参与《世界经济黄皮书》的编写。在将近20年的合作中,我见证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发展壮大,以及学术影响力、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高。我们以往对皮书的认识基本限定于某一专业领域,难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和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然而,通过社科文献这些年的努力打造,使得皮书系列开始逐渐被社会大众认可,不仅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不断提升。因此,我认为社科文献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我记得刚开始做皮书的时候,大多数学者对皮书还没有概念,我们对于皮书的选题、规范等还都处于摸索的阶段。不久之后,当时的社领导逐渐对皮书做出了定位,包括明确的出版方向、学术规范和传播导向,致力于把每一种皮书打造成对当前某一领域最新进展的介绍、分析、评估,并且做出对下一个年度和长远趋势的展望。因此,皮书的信息量会非常大,而且非常新。同时,由于是一种年度性出版物,所以皮书的系列性更强。如果经过时间的积累,将来对于相关问题的探讨就可以从皮书中寻找答案,而皮书系列由此也成为一个时间系列的百科全书。

社科文献的皮书经过多年的发展,基础已经非常扎实,并且逐渐走向系列化、体系化和规范化。我认为,如果进一步扩大皮书的社会影响力,可以从几个方面去提升我们的工作。

第一个提升在于皮书内容评价方面。皮书的定位是学术精品,但在目前中国的学术评价体系内,学者们还是更加重视核心期刊,尤其是大多数青年学者,能否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对他们的学术评价依旧很重要。这就导致皮书的学术评定认可度还比较低,相对处于劣势。因此,皮书正在建设的数据库非常有意义。如果这个数据库能够将皮书中的篇章文献等设定一系列的科学评价体系,相信会成为与核心期刊具有可比性的一种学术出版物。这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能够使得皮书中的论文、专论和报告等被现在的学术评价体系所接受,其中出版社的努力是一个部分,我们学者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共同来提升这个方面。

DSC_0490

皮书手册

第二个提升在于皮书国际化发展方面。这些年来,社科文献已经有很多皮书走向世界。但语言是限制我们进一步走向国际化的最大障碍,因为英语仍然是国际学术语言。未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相信我国将拥有更强的学术话语权,中文便有可能成为主要学术语言。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翻译确实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翻译的成本、翻译的时效等,都直接对皮书年度出版的国际化造成了挑战。如何使得皮书走向国际化,在翻译时间的同步、翻译质量的保证、发行渠道的通畅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目前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DSC_0400

外版皮书

第三个提升在于皮书的智库建设。我对智库的理解是对当前现实性、战略性、紧迫性及常规性问题进行研究得出较为深入的规范报告。社科文献在皮书智库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平台和窗口的作用,将我们的学术成果推广和传播出去,从而影响社会,服务决策。如果没有出版社帮助去推介,我们写出来的东西也只能是一堆废纸。我们正在筹备的“生态文明研究智库”有非常好的研究设想,期待这个智库可以借助社科文献的平台,将我们的成果向社会加以传播。另一方面,我认为社科文献还可以尝试邀请一些国际知名智库中的学者和专家加入皮书的编写工作中,比如研究中国问题、国际安全问题、全球治理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以此将皮书做成真正具有国际代表性的、国际广泛参与的、达到国际水准的系列出版物。当然这些工作目前难度还比较大,面临出版行业高度竞争的环境,出版机构应当勇于创新和挑战,我相信社科文献有这个智慧和能力。

皮书数据库

皮书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