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社科文献 · 民族学与民族问题书单

(按出版顺序排列)


7.17民族学与民族问题1

本书是在国家民委“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研究”课题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以作者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用实证研究方法描述保安族族群意识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现状,分析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人们族群意识所产生的影响,讨论在具体的族群关系情境中归属意识的决定因素、群体边界的变动和人们在群体关系层面的互动,揭示“保安族何以成为保安族”的社会机制,并探讨“族群”与“民族”的关系、现代民族一国家背景下的族群意识演变等理论问题


7.17民族学与民族问题2

本书以不同时期国内外存在的主要边缘地区开发模式为坐标,探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体制与运行机制。作者认为,人文、自然、时代等诸多因素决定了中外历史上不同边缘地区开发模式的取舍。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人文条件、国家的内外环境、中国治理新疆的历史路径,决定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为了完成任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形成了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功能于一体的独特的内部结构、运转方式和人员组成,发展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开发边缘地区的模式——嵌入- 生长模式。


7.17民族学与民族问题3

苏联、俄罗斯联邦均为多民族国家,在民族人口结构上与我国有较多的相似性,我国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也深受苏联的影响。本书是作者20多年来对苏联、俄罗斯民族问题研究的集成,既有对具体民族人口、语言状况的介绍,也有对相关理论、政策的探讨。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实施了一系列不同于苏联时期的民族政策,本书对这些政策出台的背景、内容、实施情况及产生的影响等均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可为我国的民族理论、制度和政策提供参考。


7.17民族学与民族问题4

本书从民族学研究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出发,以欧洲、非洲的个案作为切入点,建构了一个新的冲突理论。在人们既往的认知中,民族意识和宗教信仰往往被视作引发冲突或者产生政治分化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历史上并无充分证据来支撑这些观点。本书批判性地检视既往成见,并诠释了水、石油、政治资本、区位优势等资源在族群与宗教中扮演的角色。


7.17民族学与民族问题5

一直以来,以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为中心的妇女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构建公平社会、促进和谐发展的核心要素。中国政府将包括性别平等在内的公平正义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书选取了西双版纳哈尼族僾尼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社会性别理论与人类学的视角有机结合起来,以文献资料分析和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了僾尼人以“磨盘双合”为典型意象的社会性别关系、角色构成模式及其文化运作机制,诠释了社会性别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群体中的多样性演绎。本书所呈现的不仅是学术,更是人生,它充满了对纯真质朴世态的体验、对文化真谛的感知,以及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生动演绎。


7.17民族学与民族问题6

贵州省从江县占里村,一个位于大山深处、在地图上也未必找得到的小村落,却创造了一个人口发展史上的奇迹:三百年人口不增不减。本书通过对具有“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和“中国计划生育第一村”美誉的占里村进行人类学调查和研究,探寻其控制人口的“秘方”。本书阐述了占里村民在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位置、人口与环境间的相互适应发展的过程、自然和社会环境对村落社会组织的影响、文化机制在人口控制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国家行政建构和经济发展对当地文化的影响,论证了人口与环境之间并非只是简单的相互制约,人口问题抑或是环境问题并非孤立的存在,二者间存在有机的联系,其关键就在于文化的调节。


7.17民族学与民族问题7

本书以中国社会呈现的“个体化”趋向为理论背景,通过对三亚回族的时空观念与社会实践的民族志写作,试图说明三亚回族消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趋向中个人与社会紧张关系的机制。


7.17民族学与民族问题8

本书力图打破学科壁垒,结合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转型期的族群分层问题做整合研究。在深入剖析分层结构及其社会机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一项好的民族政策,既要降低不平等,还应促进族际交往、交流和交融。为此,政府应微调政策,稀释少数族群阶层地位的同质性,优化族群与阶层的交互结构,推动建立嵌入式的社会结构。


7.17民族学与民族问题9

本书描述的是一项近代背景下的“改造边疆”的“实验”。这项“实验”的目标非常明晰,就是在新的国家体制中给“边疆”和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定位”的过程,正是现代国家“化边”工程的核心主题。书中作者从历史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的视角,从行政体制建设、身份改革与社会控制、移风易俗与人群分类四个方面探讨中国从“传统王朝”向“现代国家”的历史性转型在“边疆”和“民族”的问题上所遭遇的困境。


7.17民族学与民族问题10

世界的政治与经济格局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中国整体的经济结构与社会发展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西部地区的社会结构与族群关系也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我们必须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来思考和分析中国的族群关系问题。本文集收录了近年来作者陆续完成的相关论文、谈话录和短评,当中的各篇文章都与“社会转型中的族群关系”这一主题密切关联,希望书中提出的观点能够引发大家进一步的讨论和思考,在集思广益中逐步增进共识。


7.17民族学与民族问题11

本书所关注的主题,并不是“中国民族理论政策要往何处去”,而是“中国民族理论政策是由何处来”,对“五族共和”“国民党一大宣言”“民族自决”“国族主义”“国族一宗族论”“中华民族是一个”等引领和影响民国时期民族政治基本走向的主要理论政策和重大历史事件,做了深入、系统的解读和阐述,在理论和史实上有一系列突破和创新,对更加客观、准确、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新中国民族理论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有启发和参考意义。



标签: 民族学社会学
上一篇: 人看戏·神看戏 | 一项荔波布依傩戏的田野调查
下一篇: 擎红的英雄们 | 古籍中的彝族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