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勿吉—靺鞨民族史论》| 东篱把酒

本文节选自 梁玉多《勿吉—靺鞨民族史论》


3.7靺鞨族专用小标

勿吉与靺鞨之间的关系,目前史学界意见已基本一致,认为是同音异写,皆来自“窝集”,意为山林、大森林。有的史料干脆就将二者合而为一了。如《北史·勿吉传》实包含勿吉与靺鞨两部分;《通典》则立传曰“勿吉又曰靺鞨”。虽然也有史料认为勿吉、靺鞨不是肃慎—满语系语言,而是东胡系民族语言,是“江人”“江民”之义,但对于勿吉与靺鞨是同音的汉字异写却没有不同意见。

我们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肃慎、挹娄、勿吉是同一族系中不同的民族或部族,由于强盛与否和是否为中原政权所知的原因,不同的时期,他们分别代表了整个肃慎族系。广义上说,三者是相同的,因为都代表着整个肃慎族系;但狭义上又不同,因为它们本是各自不同的民族或部族。


3.7靺鞨族专用小标勿吉人“嚼米酿酒,饮能至醉”。嚼米酿酒是一种原始的酿酒方法。用粮食酿酒有两个关键步骤,一是让粮食中的淀粉糖化,即把淀粉分解为芽糖。二是令芽糖发酵,酿出酒来。但粮食中的淀粉不能自动转化为芽糖,也不能直接与酵母菌发生作用而发酵,酒曲可以促成这两个转化。人的唾液就可以起到酒曲的作用,令淀粉糖化,发酵成酒。

在俄罗斯勿吉—靺鞨人居住址内曾发现被火烧焦了的饭团,应该是咀嚼后酿酒的。这是勿吉人“嚼米酿酒”的实物证据。

可能有人认为用嘴嚼的方法造出的酒不卫生,事实上或许如此,但古人在感情上往往把口嚼出的食物,特别是由妇女口嚼出的食物看成是含有神圣、清洁意思的最高级的食物。直到19世纪,可能为勿吉后人的一支——居住在锡霍特山地区的乌德赫人还有这样的习俗:“夏伊尼是最好的一味菜。有两个妇女嘴嚼:一个嚼鱼,一个嚼鲜果,两个把嘴嚼物同吐在一个碗里。然后,添入一些海豹油,并把这种混合物拌匀,奉献给客人,作为对他特别款待的表示。”嚼菜如此,嚼酒也如此。喝到嚼酒,客人不但不以为不洁,还会非常高兴。清人郁永康《番女竹枝词》有赞:“谁道番姬巧解囊,自将生米嚼成浆。竹筒为翁床头挂,客至开筒劝客尝。”

嚼米酿酒毕竟产量太低,工艺落后,到靺鞨时,随着与隋、唐、高句丽接触的增多,酒曲传入,这种古老的酿酒方法使用得越来越少了,但也并没有完全被淘汰。据明人陈继儒的《建州考》载,明初,勿吉的后裔建州女真人还“嚼米为酒,醉则溺而盥面”。则知此俗至少延续到了明朝。


3.7靺鞨族专用小标古人造酒方法有二:一是早期的酿造法,可产米酒,度数低,产量低;二是蒸馏法,可产烧酒(白酒),度数高,产量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所以一般人都一位中国在元代才开始有蒸馏酒。2006年,在黑龙江省阿城玉泉酒厂院内发现一件青铜器,经专家鉴定是用早期蒸馏法制酒的一套设备,证明金代黑龙江阿城就有了蒸馏法制酒技术,是中国蒸馏酒的发祥地。

可是,这一结论可能并不准确,渤海人也有制作蒸馏酒的可能。在上京龙泉府遗址,“一件较完整的铁圈饰发现于外城南部朱雀大街东侧里坊内,直径10厘米,重约20公斤,模铸而成。其正面窄,背面略宽,13~14.4、厚0.9厘米。正面有十三道垄状纹饰,可分三组,两边有向外斜的1.5厘米宽的沿。背面较平,适合于放置在圆形器物上,如大型铜、铁锅等。根据手工业烧酒设置和工艺来看,它可能是烧酒锅的外圈。渤海已能酿造醇酒。”

如果这一猜测无误,中国蒸馏酒的历史又可向前推大约两个世纪。而且,渤海人是全中国最早掌握这一技术的民族,成为渤海科技史上闪光的一页。


①张博泉:《女真新论》,第58页。

②刘子敏、姜龙范、崔永哲:《东北亚“金三角”沿革开发史及其研究》,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0。

③[苏]阿尔先尼耶夫:《林中人——乌德赫》,载郭燕顺、孙运来主编《民族译文集》第一辑,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苏联研究室1983年内部出版,第292页。

④杨友谊:《“嚼酒”民俗初探》,《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3期。

⑤朱国忱、朱威:《渤海遗迹》,文物出版社,2002,第219页。


3.7靺鞨族专用分割线


探讨勿吉靺鞨这一民族或族系从出现到消失的全部历史,重点是研究勿吉靺鞨在肃慎族系发展,以及多源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勿吉靺鞨本身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习俗、宗教思想等各方面的状况;以及勿吉靺鞨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具体说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勿吉靺鞨的来源和流向、勿吉靺鞨的强大与发展、勿吉靺鞨的经济、勿吉靺鞨各部族部落与中原政权的关系、靺鞨族在渤海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勿吉靺鞨的文化与生活习俗。


3.7靺鞨族




或许您还喜欢>>>>


3.7靺鞨族2



标签: 民族史
上一篇: 女性主义:追求平等 直面差异
下一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