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作者:汪朝光 出版时间:2010-02

定       价
¥79
丛书名:近世中国
页数:468
书号:978-7-5097-1308-2
关键词:国民党|共产党|国共政争|,图书
开本:20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作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政治活动力、组织力及创造力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度合作,两度分裂,从化友为敌到化敌为友,从兄弟协力到兵戎相见,从党争政争的文斗到战场厮杀的武斗,他们各自都在以自己的奋斗,塑造着中国历史的命运。19451949年的国共政争内战,为20世纪上半叶国共两党恩怨交织、纠缠一体的争夺史划上了句号。国民党的失败与共产党的胜利,使中国的命运从此开始了新的一页。

作者简介

汪朝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目录


                  目  录

前 言……………………………………………………………………………………………001

          第一篇 抗战胜利后的国共纠葛及国民党的因应
第一章 国民政府对抗战胜利之初期因应……………………………………………………003
    抗战胜利不期而至,国民政府的因应有得有失。得为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势
  下掌控局面,重建收复区统治,并获取大量物质资源;失为接收缺乏周密规划,
  为官吏贪渎大开方便之门,若干私心自用的政策广受社会舆论批评,从而使其
  本因胜利而得来不易的声望忽由高峰而低谷。
第二章 战与和的变奏…………………………………………………………………………027
    国共两党虽然签订了“双十协定”,但由于并未解决军队和地盘的根本问
  题,仍然发生了大规模武装冲突。其后,由于军事较量的相持和外部环境的变
  化,国共实现停战,召开政协。但是,停战缺少内在动因,国共的妥协只是一
  时的“迂回”,并不妨碍各自实现其基本方针的决心。
第三章 战后国民党对共政策的关键转折……………………………………………………053
    国民党强硬派的主张与行动,是国民党面临可能失去一党垄断权力时的本
  能反弹;他们对国民党特殊利益的维护,有深厚的党内基础。六届二中全会的
  余波所及更延续至会后,使战后国共关系由相对缓和而急转直下,最终导致大
  规模内战的再起。
第四章 关于“官僚资本”的争论与国民党执政的危机……………………………………082
    国家资本因战后接收而实力大增,达至其最高峰,由此导致国民党内外对
  “官僚资本”的强烈批评。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其党内高层对“官僚资
  本”问题有激烈的讨论和争执,表现出国民党对其统治危机的深重担忧。但国
  民党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成为影响其统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 国民党的危机因应……………………………………………………………………095
    国民党多年垄断执政权力的思维定式,以及蒋介石利用他在国民党内的独
  断权力,控制着六届三中全会的总体进程及其决策,会议未能解决国民党面对
  的种种问题。

            第二篇 国共东北争夺及其成败得失
第六章 国民党内关于东北问题的激烈争执…………………………………………………121
    国民党对苏外交天平的偏转,使苏联对国民党的疑虑大增,从而更不利于
  其接收东北;其党内派系之争及个人情绪发泄,亦不利于其凝聚共识,作出合
  理适当的解决东北问题的决策。
第七章 东北停战与国共战略的调整…………………………………………………………139
    在美国的调停下,东北暂告停战,但由于国共各自立场迥异,停战期内的
  谈判一无成果。国共双方过往的脆弱互信,并未因东北停战而得以继续。相反,
  国共均在停战期内对全盘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东北问题最终牵动大局,全面内
  战不可避免。
第八章 战后中苏东北经济合作交涉…………………………………………………………157
    苏联要求经济合作,既无法理依据,且事关中国国家利益与民族感情,国
  民政府的拒绝应为正当。但如何既不失国家利益,又维持其党派利益,国民党
  的立场徘徊不定,前方与后方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无法达成对苏政策的一致意
  见,谈判的最终失败并非偶然。
第九章 战后旅大接收的国共苏三方博弈……………………………………………………185
    国民政府接收旅大的失败与中共争夺旅大的成功,有其较为特殊的方面,
  即中共因其与苏联在意识形态和利益关系的基本一致性而得到苏联的大力支持,
  使国民政府难以达成接收旅大的任务。
第十章 中共与苏联在旅大的合作与分歧……………………………………………………209
    对于和旅大苏军当局的关系,中共高层更多是从全局意义把握和考量,不
  会太过计较具体得失,因为在和国民党争夺全国政权的斗争中,中共首先的、
  根本的目标是胜利,而非其他枝节问题,这恰恰表明了中共高层深谋远虑之所
  在。

               第三篇 国共内战面面观
第十一章 军调部述论…………………………………………………………………………227
    国共两党对战后中国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追求,对于解决中国向
  何处去的根本问题,军调部无能为力。军调部的最终解散,既是战后中国国内
  政治发展、国共两党关系分裂的必然产物,也是美国干预中国国内政治的失败。
  此后,中国的命运就将由战场的胜负决定了。
第十二章 1946年的国共军事整编复员………………………………………………………245
    国共两党为坚持实现自己的理念,都不会轻易削弱军事力量。所谓枪杆子
  里面出政权,在缺少民主的政治环境下,军队是民国时期决定党派政治命运和
  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因此,脱离政治现实的军事复员整编是很难进行的。
第十三章 国民党内战军事失利原因之辨析…………………………………………………259
    在战争的实际进程中,谁胜谁负并不在于谁不犯错误,而往往在于谁的错
  误犯得更少,谁改正自己的错误更迅捷。当国民党军从战略到战术,从指挥到
  作战,从前方到后方,屡屡犯着同样的错误而不知或不能改正时,实际已可判
  断这场战争最后的胜利者究属何方。
第十四章 国共内战初期的苏北战场…………………………………………………………279
    国民党的苏北作战方针较为保守,目标过于局限,既未能一鼓而下苏北,
  又未能严重打击中共主力。中共对苏北作战方针本有争议,但在实战中得以协
  调一致,在大势退守中保持了部队战力,并以苏北作战实践发展出较为完整的
  内线作战方针。
第十五章 国民党的“戡乱动员”……………………………………………………………308
    以严刑峻法为表征的“戡乱动员”,非但没有能实现国统区的社会稳定,
  反而凝聚了社会各阶层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之心,加速了他们对国民党统治的
  离心离德,最终亦未能挽救国民党统治之衰颓与败亡。

               第四篇 战后中国社会
第十六章 战后初期中国经济的恢复与重建…………………………………………………325
    内战是经济恢复与重建中面临的种种困难的根本原因。在已经残破的经济
  基础上,进行又一场战争,不仅导致经济体系难以承受,从而使经济恢复与重
  建成为泡影,而且最终也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统治的经济基础。
第十七章 宋子文出任行政院长之经纬………………………………………………………345
    宋子文是国民党内外公认的财政金融专家,惟当宋氏以行政院长身份登上
  其个人政治生涯的最高峰,并亟思施展抱负之际,却折翼于其所擅长的财政金
  融领域,终至因此挂冠而去,退出政治中枢,其间之风雨波折,不禁令人感叹
  时移势易,造化弄人。
第十八章 蒋介石与1945年昆明事变…………………………………………………………367
    昆明事变以龙云解职离滇、国民党中央政府和蒋介石获胜而结束。龙云解
  职后,云南仍未完全听命于国民党中央政府,蒋介石亦不能不表示向现实的妥
  协,且事变对其后云南政局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第十九章 大陆舆论对台湾“二二八”事件之反应…………………………………………392
    台湾“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大陆主要新闻媒体迅速报道并发表了不少评
  论,《申报》、《大公报》与《文汇报》或多或少对国民政府持批评立场,可
  谓民声的代表;《中央日报》则站在维护国民党统治的立场,可谓官声的代表。
第二十章 战后中间党派的政治抉择…………………………………………………………415
    在短暂的和平时期,国共两党都希望通过争取中间党派作为自己的盟友,
  获得更多的政治砝码,由此造就了中间党派的地位。但在当时的现实环境中,
  中间党派的地位又是脆弱的,他们没有可靠的实力在国共两党武力相争时独立
  存在,只能选择非左即右的政治立场,不是投靠国民党,就是亲近共产党。

参考文献…………………………………………………………………………………………436


展开∨

收起∧

编辑推荐

商品评价
100%
0好评
好评(100%)
中评(0%)
差评(0%)
买家印象:
「暂无评价」
「暂无评价」
「暂无评价」
图书排行榜
浏览足迹